鄉村振興,產業為基。南陽市宛城區緊緊抓住城郊區域優勢,大力引導群眾發展設施蔬菜種植產業,走出了一條以“菜籃子”市場供應為主體,擴大農民就業渠道、帶動村民增收致富的綠色發展之路。
“上海青15筐,空心菜12筐,小白菜30筐……”趙松濤認真地清點著。在南陽市宛城區茶庵鄉袁黃莊村,趙松濤正在清點今天要發往商超的蔬菜。趙松濤種植蔬菜大棚已經七年了,從最初的10個棚發展到現在的27個棚,出產的蔬菜定向銷往市區一大型連鎖超市。
趙松濤是南陽市景羽家庭農場負責人,他介紹,剛開始過來技術也不成熟,通過村里上門安排技術指導,棚的數量也翻了一番,菜的品種也增加了,每天有2000多斤菜,超市直接過來車拉走。
宛城區茶庵鄉袁黃莊村是遠近聞名的瓜果、蔬菜種植基地。2004年起,當地通過強化基礎設施建設,搭建蔬菜大棚,成立農業合作社,帶領群眾種植“反季蔬菜”。合作社統一技術,統一規劃,統一種植,統一銷售,再加上政府出面聘請農業專家指導種植,很快打響了名氣,如今每天從這里流向市場的瓜果蔬菜就有幾十萬斤。
據黃莊村黨支部書記袁祖印介紹,他們蔬菜基地目前的面積達到了5900畝,除供南陽市場外,遠銷武漢和襄陽,還購置有冷藏車,基本都是訂單銷售,務工人員基本達到500人以上。
通過產業帶動,如今茶庵鄉的蔬菜產業基地年生產值將近兩億元,帶動兩千多名群眾就業。
“茶庵鄉將一如既往地發展蔬菜產業,通過發展蔬菜產業,壯大村集體經濟,通過連片種植,將技術、生產、銷售一體化,從而達到更加完整的產業鏈條,同時還要加強對品牌的培育,從技術品牌這一塊入手,發展更強更優的品牌帶動效益,使我們的群眾從中受益更多。” 南陽市宛城區茶庵鄉黨委委員、副鄉長李良先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