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從洛陽市孟津區白鶴鎮了解到,為扎實開展“三清兩建”專項行動,在孟津區、白鶴鎮工作組的共同努力下,白鶴鎮張莊村以“三清”破局,以“兩建”夯基,積極盤活村內資產,賦能鄉村振興。
張莊村位于白鶴鎮西南處,西鄰小浪底風景區,王常線穿村而過,自然風景優美,生態宜居,交通便利。自“三清兩建”專項行動開展以來,經該村村干部認真摸排集體資產資源,便把廢棄多年的張莊小學收回村里,并登記造冊。眼見這么好的教學樓和場地日漸荒廢,張莊村黨支部書記許春霞便產生了招商引資、盤活資產的想法,并立即與工作組溝通交流。工作組經過研判后認為,創辦養老院,不僅能夠促進集體經濟的發展,更能讓群眾有更多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最終經過多方努力,張莊村引來了養老院項目。
高海珠是洛陽愛馨康復老年公寓的創辦人,在白鶴鎮大力開展的鄉賢返鄉創業的行動熱潮下,經介紹,高海珠來到了張莊村考察。她認為張莊小學附近環境幽靜、距王良衛生院和城區均較近,非常適合建設養老項目。但是,卻面臨兩個難題:一是張莊小學地理位置較偏僻,交通不便;二是廢棄學校改建養老院,需要較多資金,目前資金準備也不是非常充足。
在這種情況下,張莊村多次召開村委會、群眾代表大會,在會議上村民們紛紛表示,子女們大多進城打工,無暇照顧年邁的父母,而且養老院建成后,白鶴鎮其他村的老人都能成為服務對象,因此,在這里建養老院有很大的市場潛力。許春霞也承諾,將盡自己最大的能力為養老院的建設提供相關便利,例如申請道路修繕、水電減免、政策資金支持等。在民意的支持和村干部的努力下,高海珠最終決定改建張莊小學為養老院。“隨著農村年輕人外出務工的情況越來越常見,有的家庭負擔不起在城市贍養老人,有的老人不愿意去城市養老,導致農村空巢老人越來越多,所以,我希望能通過在農村建養老院來緩解空巢老人老無所依的情況。”高海珠說出了她想在張莊村建養老院的初衷。
原張莊小學占地約2.5畝,3層教學樓共30個房間,建設預計分兩個階段進行,每個階段投資500萬元,共投資1000萬元,分別建設一棟兩層高、約30個房間的樓房,與原房間合計共90個房間。目前第一階段已經投入建設。張莊村也憑借租賃可以每年獲得租金3萬元,并每5年漲一次租金,每次漲2千元,增加了集體經濟收入。
“等養老院建成之后,咱們村的村干部,黨員也要經常來當志愿者,爭取把咱村的養老服務做得更精、更細、更實,讓老人們能有一個幸福美滿的晚年,這是我們的責任,也是我們即將要做的事情。”許春霞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