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地道的方城人,從出生到求學然后工作,幾十年故園情深,我深深地熱愛著家鄉的這片熱土。不管是我到方城之外講學,還是在家里筆耕、發表作品,我對自己的簡介永遠只有一句話:以宣傳方城、挖掘方城文化為己任……我的文字像石子投進水塘,激起一圈圈的波紋,讓更多的人認識方城、了解方城、熱愛方城、向往方城。”7月20日,南陽市方城縣政協委員、縣第七小學教師時兆娟說。
當天,方城縣政協召開文史工作會議,動員各鄉鎮(街道)、縣直相關部門深入挖掘、保護、利用當地文化文史資源,互相配合,信息互通、資源共享,形成文史研究工作合力,推動文史工作開創新局面、取得新成效。
會議指出,文史資料工作是一項富有統一戰線特色、人民政協優勢的重要工作,是人民政協一項經常性、基礎性工作,是人民政協發揚民主的重要方式和渠道,是人民政協履行職能的有效載體和具體表現。政協文史資料是一個值得深入開掘的資源寶庫,豐富浩瀚的史料中蘊藏著深刻的歷史經驗和歷史規律,通過對其系統整理、科學闡發,能夠清晰呈現“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的理論邏輯和實踐邏輯,揭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大勢,有助于人民政協更好地成為堅持和加強黨對各項工作領導的重要陣地,成為用黨的創新理論團結教育引導各族各界人士的重要平臺,成為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礎上化解矛盾和凝聚共識的重要渠道。
會議強調,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政協文史工作要緊跟時代,工作思路要從過去的以搶救挖掘為主向搶救挖掘與做好經常性文史工作并重轉變,從重視史料征集向更加重視史料研究利用轉變。文史工作者要站在“以史為鑒、開創未來”的歷史高度,切實擔負起“存史資政、團結育人”的歷史重任,更多地聚焦新時代的重大題材,緊密追蹤和反映自己所處時代的生動實踐,揮動生花妙筆,書寫赤子情懷,為推動文史工作高質量發展獻智出力。
會上,對在全縣范圍內公開聘任的56名政協文史專員頒發聘書,4名政協文史專員代表就文史資料的搶救、研究、征編等工作進行交流發言。
“下一步,我將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努力將文史研究、創作和政協委員的履職盡責結合起來,開創文史研究新方法、新思路,將黨的溫暖和力量送到更多的群眾身邊。”新聘任的方城縣政協文史專員時兆娟表示。
據悉,此次聘任的政協文史專員采取組織推薦、個人自薦、會議評薦的方式遴選產生,實行老中青結合,由政治素質過硬、文字功底深厚、生活閱歷豐富、熟悉方城風土人情和歷史掌故的人員組成,他們將對方城各行各業、各個歷史時期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重點工作等方面的文史資料進行系統、深入、全面的挖掘、收集、整理。
目前,方城縣政協文史資料共編纂21輯,近年來圍繞“走好新時代長征路”“推進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等開展調研、視察,結合深化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等提案辦理,召開專家座談會,積極議政建言,提出有價值的意見建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陸續整理出版了《魯南縣委》《方城近代人物》《紅二十五軍鏖戰獨樹鎮》《方城民俗》《紅色方城??返葧?,其中圖片1300余張,文字約53萬字,為方城文史資料創新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充分發揮了“存史、資政、團結、育人”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