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見習記者 周美嬌 通訊員 姜燕
“陳法官,法院凍結了我們公司賬戶,里面有一筆急需支付的貨款。如果不能按時支付,我們不僅無法正常生產,可能又要攤上官司了!請求您先和申請人協調下能不能暫緩執行。”7 月 15 日上午剛上班,南陽市唐河縣人民法院執行員陳俊英就接到了被執行人唐河某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張某的來電。
原來,唐河某電梯工程技術有限公司與唐河某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為買賣合同糾紛一案,經唐河法院審理判決,被告唐河某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應在判決生效十日內向原告支付電梯款 40.96 萬元。判決生效后被告未及時履行,原告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該案件進入執行程序后,經網絡集中查控發現被執行人名下銀行賬戶有存款且可以足額執結該案,遂立即對該賬戶采取凍結措施。
在接到張某的電話后,陳俊英馬上重視起來。盡管面臨的是一個馬上可以執行完畢的案件,但如果繼續凍結或者強制劃扣,勢必影響到企業的生產經營。在調查確認被執行人急需向賣家支付一筆貨款且對該案也有還款的真實意愿后,保障申請人合法權益同時讓企業能夠繼續正常生產經營便成為“破解”此案首選之策。
隨后,執行員陳俊英組織雙方企業負責人開展執行和解工作,開誠布公討論案件解決方法,最終成功促成雙方達成和解協議:被執行人先支付申請人 20 萬元,剩余部分提供擔保分期履行。和解協議達成當天,被執行人向申請人轉賬支付 20 萬元,法院將被執行人銀行賬戶解除凍結。申請人拿到了部分案款,剩余部分的履行也有了保證,被執行人的生產經營得以繼續,“執結”變“和解”,雙方都滿意地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