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南陽市宛城區人民法院聚焦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把平等保護各類市場主體合法權益作為司法準繩,切實找準工作切入點和結合點,努力提升審判質量和效率,切實增強司法服務的前瞻性和主動性,營造出公平公正、公開透明、便捷高效的法治化營商環境,為區域經濟發展貢獻了法院力量。
2021年以來,該院共審理各類民商事案件16195件,涉案標的額達84.31億元,其中涉企糾紛案件7975件,涉案標的額達68.96億元。其中,民事案件小額程序適用率、電子送達率、涉企案件實際執行到位率等指標居全市先進位次,涉營商環境核心指標均大幅提升,南陽中院考核的25項營商環境質效指標中,有17項達標或位于全市基層法院第一方陣。
便企助企 為涉企訴訟搭建“綠色通道”
今年3月,某民營企業負責人陳某將一面繡著“助力營商環境,維護企業權益”的錦旗送到該院溧河法庭丁心然法官手中,由衷地感謝他為企業紓困解難所做的努力。從事混凝土生產及銷售的原告某企業,2018年與被告某建筑公司簽訂商品砼供需合同,每到付款日,被告僅支付小部分貨款,先后累計欠款高達230余萬元。接案后,丁心然法官第一時間梳理案情,制定“快速、高效、高質量審結”的辦案思路,并捕捉到雙方對欠款和利息都認可、對后續還款日期不能達成共識的矛盾焦點,通過多次會見雙方負責人和代理人,組織面對面、背對背的調解,最終促成雙方企業達成調解協議,該調解協議充分考慮到被告企業的實際經營情況,后續能夠按照協議切實履行欠款等關鍵因素,以及原告企業的合法權益,受到雙方當事人的一致認可。
類似個案的迅速辦結,只是該院切實維護企業合法權益,為涉訴企業提供便捷高效訴訟服務的一個縮影。為實現營商環境類案件優先審核、優先立案、優先移轉,分到業務部門后實現優先送達、開庭和執行,該院成立了優化營商環境工作領導小組和辦公室,出臺了科學合理的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方案,并依托訴訟服務中心一站式便捷服務和精調細審快辦的審判模式,暢通了涉企案件“綠色通道”。
為減輕涉企案件當事人訴累,縮短解決商業糾紛耗時,保障企業合法權益,該院依托集約化“分、調、裁、審、執”核心辦案業務流程管理優勢,優化繁簡分流,降低商事案件審判成本,同時融入涉營商環境案件訴源治理、訴調對接試點單位的有利條件,與區工商聯、區司法局協作推動設立宛城區商事糾紛訴調對接工作室,推動商事糾紛多元化解,使商業糾紛訴前調解率達到43.59%,調解成功率達到61.54%,從而實現涉營商環境案件快調、快立、快審、快執的助企便企司法目的。
今年截至7月7日,該院受理營商環境合同案件2365件,審結1971件,結案率83.34%,平均審理用時降至41.05天,執行合同總用時降至102.87天,穩居全市第一方陣。2021年11月,該院司法輔助事務集約化、社會化外包管理改革案例被國家發改委編入《優化營商環境百問百答》叢書向全國推介。
親企護企 為涉企執行兌現“真金白銀”
對于申請執行的涉營商環境案件,該院依托在全省首創的“分段執行”集約化模式,在加大執行力度、縮短執行用時上下功夫,同時充分運用善意執行理念,審慎使用強制執行措施,注重利用誠信社會建設成果引導雙方重建互信,盡力促使雙方達成執行和解,幫助困難企業共渡難關,大力提升企業的社會安全感和執法滿意度。
在執行一起買賣合同糾紛案件時,申請執行人某農資公司申請對被執行人某化肥公司的廠房及機器設備予以查封并進行處置。該院財產處置團隊執行法官康彥經過走訪了解到,受疫情影響某化肥公司生產經營時斷時續,拖欠申請人一年多的貨款共110余萬元不能給付。法院組織調解并出具民事調解書后,因某化肥公司未恢復生產無錢按約償還。按申請人訴求處置變現查封財產,還是保障生產延長還款期限?這成為解決矛盾的關鍵所在。執行法官康彥反復走訪某化肥公司后,了解到因疫情影響,企業出現了生產停滯、資金鏈斷裂等困局,經多方幫助協調,公司才剛剛恢復生產三天,眼看臨近農忙,化肥需求量增大,公司已有幾批訂單,企業法人希望能再次延期還款,緩解生產經營壓力??紤]到被執行公司的現狀和不存在惡意逃避執行的行為,康彥向申請人詳細解釋了如果處置被執行公司的廠房和機器設備可能會致使該公司重新陷于停產狀況,不利于履約還款,勸說雙方從重續合作業務關系的角度考慮,達成執行和解,共渡難關。經過數小時的調解,最終雙方達成了執行和解協議,申請人同意被執行公司于約定還款日前償還貨款10萬元,剩余貨款再次延期分批償還。
在執行涉營商環境案件過程中,該院將“執行接待窗口化運行+核心辦案業務分段執行+綜合事務集約化辦理”的分段執行集約化管理模式充分運用到執法辦案中,明確執行調查權、實施權、處置權與審查裁決權,建立分工協作、高度集約化的“專業化財產處置模式”,有效縮短了涉企執行案件用時,有力促進了辦案公開公正。同時,在宛城區政法委的組織下,與全區23家單位建立了聯動機制,實施聯合信用懲戒。此外,在該院優化營商環境工作領導小組的指導下,組建了涉金融案件的執行專辦團隊,助力農信社改制,累計清收貸款5862萬元,有力保障了區域的金融穩定大局。
今年截至7月7日,該院受理首執案件1171件,執結776件,結案率66.27%,首執平均用時壓縮至61.82天,居南陽市全市法院第一方陣。
穩企扶企 為企業“重生”注入司法動力
法院破產審判工作是穩妥處置僵尸企業、健全市場退出機制、實現企業重整重生、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的關鍵核心。該院堅持市場化原則和法治底線,充分運用破產審判的“積極拯救”和“及時出清”功能,力促轄區產業結構調整,為誠信的市場主體和企業家解決后顧之憂。
在加強破產案件審理過程中,該院加強與政府部門溝通,推動府院聯動工作機制建設,建立了多部門參與的宛城區企業破產府院聯動聯席會議機制;完善“一登記兩審查”破產案件立案受理機制,健全執行案件轉破產移送審查機制,暢通破產案件受理渠道;深化破產案件繁簡分流,不斷提高破產審判效率;成立專業破產審判團隊,建立智慧破產審判體系。
2021年以來,該院受理破產案件11件,其中執轉破案件6件;審結破產案件13件,同比上升175%,推動7家小微僵尸企業市場出清,結案數居全市第一。2022年以來,該院破產案件平均審理天數進一步壓縮至185天,70%以上案件通過網上詢價、拍賣,進一步降低了破產成本。其中,審結的314名南陽某沼氣公司職工起訴南陽某乙醇公司職工債權集團糾紛案件過程中,保護了314名職工的合法權益,收到各方一致好評。
為切實保護投資者權益,進一步優化全區營商環境,該院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的辦法,幫助企業解決問題,多次送法進企業,邀請轄區中小微企業家走進法院,以豐富的形式讓企業家了解法院、信任法院、依靠法院。2021年以來,該院召開企業家及律師座談會8次,召開新聞發布會11次,走訪企業308人次,積極開展“萬人助萬企”“全國投資者保護宣傳日”活動,扎實推進“1+3+N”服務企業新模式,為企業解決經營中遇到的法律問題。
“下一步,宛城區法院全體干警將勠力同心,奮力攻堅,在創新措施、審執融合、精準發力、提質增效上下功夫,不斷提升政治站位,加強市場保護力度,強化執法司法精度,拓寬服務保障廣度,延伸司法職能深度,切實為建設轄區法治化營商環境強基固本,為建設河南省副中心城市貢獻力量!”宛城區法院黨組書記、院長趙曙君這樣告訴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