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山社區位于南陽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棗林街道,轄區有40個小區、約1.4萬常住人口,是一個以老舊小區為主的城市社區。自“五星”支部創建工作開展以來,該社區充分發揮黨支部引領作用,以“紅色物業”推動“共建共享星”創建,激活基層治理新能級。
康泰小區是華山社區最大的老舊樓院,建于20世紀90年代末,是南陽市最早的拆遷安置樓院。小區基礎設施老化,配套嚴重滯后、停車困難,不僅影響了居民的生活品質,也直接制約了中心城區的功能提升和面貌改善。
2021年7月,該社區運用“一征三議兩公開”工作法,由社區黨支部牽頭,廣泛征求社區居民建議,“兩委”提議,相關職能單位商議、黨員和居民代表決議,將康泰小區納入了老舊小區改造。通過決議內容公開和實施情況公開,康泰小區順利實現了改造。
改造后的康泰小區,路平了、地凈了、燈亮了、樹多了、連孩子們的娛樂設施也有了,小區還建起了老年人日間照料服務站,內設有棋牌室、文體活動室、幸福大食堂等,一應俱全。
“看看改造后的環境多好。晚上11點回來,我的車也有車位可以停,以前這都不敢想,可是物業太差了,要是能換換物業就更好了。”康泰小區居民張大哥說著,一旁的群眾也直點頭。
原來康泰小區的物業管理20多年來一直由市拆遷辦國有物業公司負責。每月每戶只交15元物業費,繳費標準多年沒有調整。物業公司以入不敷出為由,只提供最低限度的物業服務,門崗形同虛設,垃圾不能按時清運,臟亂差現象突出。居民抵觸情緒較大,不僅不愿意提高繳費標準,甚至拒絕繳納物業費,繳費率一度只有60%。就這樣,物業和居民關系一直僵持著,陷入惡性循環。
為從根本上解決問題,2022年5月,華山社區以創建“共建共享星”為契機,決定在康泰小區進一步深化“紅色物業”創建工作。
謀定而后動。社區“兩委”干部加班加點對264戶居民進行拉網式大走訪,初步達成了更換物業的意向。隨即召集小區在職黨員、居民代表會議進行商議,鼓勵為人公道正派、群眾口碑較好、熱心社區事務的在職黨員參與業委會委員選舉,在社區黨支部的全程指導下,重新選出了以在職黨員為主的業主委員會。業委會面向社會物業公司征集合作意向,最終從8家提交合作方案的物業公司優中選優,確定了一家服務上乘、收費合理的物業公司。同時,社區“兩委”號召在職黨員業主和居民代表業主帶頭支持業委會決定,并廣泛開展談心走訪活動,引導居民接受物業市場化定價,以適當提高繳費標準換取優質物業服務。
最終,業主和物業商定了每平方米每月0.5元的收費方案。新物業入駐后,社區按照合作協議,迅速加強門崗力量,維護小區秩序,清潔環境衛生,及時清運垃圾,養護花草樹木等。“雖然多出了些物業費,但是換來這么好的服務,很值得。”康泰小區居民李大爺由衷地說道。
居民滿意了,物業繳費率也明顯提升,達到了96%,大大超出了物業公司的預期,物業公司的干勁也更大了。通過社區、業主、物業“三方聯動”,一舉解決了老舊小區改造的后續管理難題。
康泰小區只是一個縮影。“五星”支部創建工作以來,華山社區40個小區實現了“紅色物業”全覆蓋。社區“兩委”干部、黨員、網格員、熱心群眾四支隊伍擰成一股繩,有效打通了服務群眾的“最后一米”。圍繞居民轉的黨員志愿者多了,居民訴求響應更及時了,基層黨組織凝聚人心的作用更明顯了,黨的建設和社區治理實現了同頻共振、有機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