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老師,您要照顧好身體,今年教師節和中秋節是同一天,到時我們幾個同學回去看您,陪您一起修路護路。雖然您退休了,可是您用高尚的行動在田野山鄉開設了‘道德課堂’,讓很多人受到鼓舞和教育。”教師節前,高萬光收到自己的一位學生發來的信息。今年70歲的高萬光是南陽市臥龍區謝莊鎮的一名鄉村退休老師。自1995年以來,為了方便學生上學和村民出行,他堅持義務修路護路。27年來,無論刮風下雨,還是酷暑嚴寒,高萬光始終緊握鐵鍬,用自己的辛勤汗水為村民和孩子們鋪就了通向成功的幸福之路。
截至目前,高萬光先后整修道路30余條,總長近300公里,被附近群眾稱為“鋪路師”。2017年妻子罹患腦梗死癱瘓在床,高萬光悉心照顧,擦屎接尿,不離不棄,生活縱有千般苦,可看到老伴兒的笑臉,高萬光便覺得一切都值得。
為方便群眾出行,他拿起鐵鍬修路
1995年秋天,高萬光擔任謝莊鎮毛田村小學副校長。當時秋雨綿綿,村中的土路成了泥巴糊糊,村里很多孩子因此遲到、曠課。高萬光就萌生了修路的念頭。之后的一幕更加堅定了高萬光修路的決心:當時村里一臺拖拉機在進村的路上,一個車輪陷入了剛下過雨的泥坑中,怎么也出不來,一陷就是兩天……
高萬光決定利用業余時間修路。每天放學后,他都騎著自行車,帶著籮筐,撿來磚頭、瓦片、石子,一筐又一筐,填平大坑、掃平小洼,這一修就是27年。
義務修路27年,他累彎了腰
從那時起,高萬光就迷上了修路,鐵鍬、鐵耙、籮筐成了他形影不離的“朋友”。走在路上,看到哪里有坑洼,就拿出工具修補,雙休日更成了高萬光的義務修路日。開始,他就在村子里修路;后來,他騎著摩托或開著自己的拖拉機,哪里有坑就修到哪里,越修越遠,方圓幾十里都有他填過的坑,補過的洼。附近找不到填補的材料,他就讓兒子開著農用車拉沙填補。
2008年夏天,一場大水把村里通往小學路上的一座小橋沖垮了,學校200多名孩子上學立馬成了問題。高萬光一看就急了。早上起早,中午放學,晚上加班加點修橋補路。當時正是三伏天,太陽火辣辣地曬著,天氣酷熱,衣服濕了干,干了濕,他全然不顧,足足忙了一個多星期。看著孩子們從修好的小橋上走過,高萬光樂了,他說:“累點有啥?”
高萬光修路不分年節,大年初一修過,農歷正月十六也修過,數九寒冬、酷熱伏天也沒有停下。27年以來,為修路,高萬光累傷了胳膊和腰,經常疼痛,三伏天還貼著膏藥,就是歇不下來。
高萬光義務修路的善舉感動了鄉鄰。距離毛田村十幾里的一位鄉村醫生,一看是義務修路的高萬光來看胳膊,說啥也要免費為他貼膏藥;跑謝莊線的客車司機共同約定,凡是高萬光來乘車,一律不收車費。2006年7月,高萬光光榮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實現了他多年夙愿。
謝莊鎮黨委、政府多次號召全鎮黨員干部向高萬光學習,在他的帶動下,黨員、干部、學生、群眾紛紛加入到義務修路的隊伍中來,義務修路成了謝莊鎮一道美麗的風景。高萬光也多次被謝莊鎮人民政府授予“最美謝莊人”榮譽稱號。
妻子癱瘓,他不離不棄,傾心照顧
2017年6月,高萬光的妻子突患腦梗死,不省人事,送到醫院做了手術,命保住了,人卻癱瘓在床。5年來,老伴兒吃喝拉撒都是高萬光親自照顧。他總對孩子們說:“你媽沒生病的時候,我到處修路不著家。現在通了水泥路,我不僅要做護路人,更要做你媽的守護神!”
高萬光每天按時給老伴兒按摩身體,穿衣、洗臉、梳頭、刷牙、喂飯、擦屎、接尿一樣不落。天氣好的時候,還常常用輪椅推著老伴兒到外面曬太陽,說幾句笑話逗逗她開心。看著老伴兒有個笑臉,高萬光也會跟著高興,生活的苦辣滋味都會煙消云散。村里人都夸高萬光是一位“好保姆”,模范丈夫。
歷經磨難,他積極樂觀,主動作為
如今,干凈整潔的水泥路已經通到了家門口,退休在家的高萬光再也不用忙著到處整修道路。在照顧妻子之余,他當起了護路員,義務養護水泥路,堅持清掃路面衛生。
高萬光還是一位“人老心不老,喜愛寫作,愛好投稿”的“文學迷”。自幼喜愛寫作的高萬光自1988年起開始投稿,先后在《中國少年報》、《河南日報》、《南陽日報》、《南陽晚報》、《婦女生活》等多家報紙雜志上發表文章1000余篇。高萬光具有敏銳的新聞洞察力,總能發現生活中的閃光點、平凡崗位上的先進人物,總能給記者們提供好的新聞線索。他常常白天勞累一天了,晚上加班加點趕寫新聞稿子,被南陽市評為“優秀通訊員”。
因為常年超負荷的勞作,高萬光的身體每況愈下,妻子也需要人照顧,親戚朋友都勸說高萬光不要再去修路護路,安心照顧老伴的飲食起居,頤養天年。高萬光卻說:“這些年修路都修習慣了,閑下來總覺得不舒服,能干一天是一天吧,干不動了再說。”于是在妻子睡著之后,高萬光便寫一些通訊稿,小文常常見于報端;兒子、兒媳、女兒回來照顧老伴兒時,高萬光又忙里偷閑拿上勞動工具,給村上路段墊墊坑洼,掃掃路面;給路的邊溝打打藥,治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