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大勢洶涌而至,誰將贏得未來?這場深刻影響經濟社會的變革,將會帶來哪些新的機遇和挑戰?全國政協委員、正威集團董事局主席王文銀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當危機和機遇來臨時,看到危機和機遇的人可能70%,知道危機和機遇趨勢變化的人只有10%,能夠把握危機變化趨勢拐點的人僅萬分之一。
目前,圍繞“雙碳”目標,正威集團一批新興產業項目正加速落地。其中,正威集團第一個“數字化”再生資源綠色低碳循環產業基地——正威汨羅再生資源產業基地項目一期已經實現投產。當前,正威集團正在積極擁抱碳中和,并踐行可持續發展理念,助推鄉村振興。
“雙碳”與發展相輔相成
2021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兩天之后,《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正式出爐。至此,備受關注的中國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兩個頂層設計文件出臺。
上述頂層設計文件的出臺,無疑為未來“雙碳”明確了時間表和路線圖。
面對碳中和大勢,傳統能源行業被認為是轉型升級的重點。對此,正威集團董事局副主席、戰略委員會主席兼投資委員會副主席張小青表示:“‘雙碳’目標是加快生態文明建設和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也是企業實現轉型發展的新機遇。”
據了解,經過近30年的發展,正威集團已經成長為一家以新一代電子信息和新材料完整產業鏈為主導的高科技產業集團,累積專利5000余項,并在國內成立了華東、北方、西北總部,亞洲、歐洲、美洲等地設有國際總部,在金屬新材料行業領域位列世界前列。
面對“雙碳”帶來的歷史機遇期,正威集團也在加碼布局。
上述《方案》中明確了各地區、各領域、各行業目標任務,加快實現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變革,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建立在資源高效利用和綠色低碳發展的基礎之上。在有色金屬行業,要加快推廣應用先進適用綠色低碳技術,提升有色金屬生產過程余熱回收水平,推動單位產品能耗持續下降,確保如期實現2030年前碳達峰目標。
談及《方案》出臺對有色金屬行業的影響,張小青認為,工業領域的碳達峰行動,將推動有色金屬行業碳達峰,加快再生有色金屬產業發展,完善廢棄有色金屬資源回收、分選和加工網絡,提高再生有色金屬產量。
當前,正威集團已經行動起來,積極擁抱碳中和。據了解,正威集團確立了以“云服務優化產業生態、大數據引領產業變革”為發展宗旨,根據“綠色、科技、智慧”的發展理念,對“技術、人才、資本、數據”等各類產業資源泛在連接、彈性互補和高效配置,打通“全要素、全產業鏈和全價值鏈”,賦能銅產業上下游企業,構建“理性競合、共生多贏”的再生資源循環利用智慧園區。
在具體舉措方面,張小青提到,一方面通過全面改進提升生產工藝,從源頭控制碳排放量;另一方面通過拓展自身核心業務,提升附加值,由傳統有色金屬制造業轉型升級為綠色科技創新型制造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目前,正威集團的整體部署已經實現落地。2021年11月15日,正威集團國內打造的第一個“數字化”再生資源綠色低碳循環產業基地——正威汨羅再生資源產業基地項目一期實現投產。
據悉,該項目從建筑設計到生產工藝均以“綠色低碳,高效低耗”為核心,建筑上采用環保材料,能源上使用光伏電源,設備采用國內最先進的豎爐連鑄連軋全自動化生產工藝,監測和數據檢測采取人機一體化自動識別系統,耗能低,能效高,該技術在行業內領先。這是正威集團促進綠色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重要案例之一,項目實現了以礦產銅為主要原料改為以銅回收再利用為主要原料的轉變,減少了銅開采、提煉等環節,降低了銅產業鏈的碳排放。
此外,在能源領域,正威集團在傳統能源產業布局的基礎上,大力投資和發展新能源產業。比如正威集團在遼寧、內蒙古等地布局了稀土永磁項目;在四川達州開發利用鋰鉀礦;在福建寧德落地了新能源汽車配套項目;在光伏、光能等新能源儲能技術等方面做重要規劃。
對此,張小青表示,正威在福建寧德的項目,一期已經建成投產、二期正在加快推進、三期已經開工,實現了銅線、銅桿、銅箔鏈條式布局,對暢通國內銅產業與鋰電新能源產業、新能源汽車產業協作通道,構建產業發展新優勢,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鄉村振興重在產業振興
不僅如此,從助推國家脫貧攻堅到發展鄉村振興,都有正威集團的身影。這背后是正威集團始終堅守振興民族精神,實現產業報國的企業發展使命。
2021年,我國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勝利。歷時8年,現行標準下近1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消除了絕對貧困和區域性整體貧困。占世界近1/5人口的大國,徹底擺脫絕對貧困,在人類的減貧史上前所未見。
脫貧取得的成就離不開社會各界的共同參與和努力。張小青感慨道:“正威集團成為中國改革開放進程中涌現出的最具成長性的民營企業集團。沒有黨的好政策,就沒有企業發展的今天,履行社會責任,回饋社會,是正威集團長久以來所堅持的。如今,我們已經向國家鄉村振興發展事業大闊步邁進。”
脫貧攻堅不是終點,而是美好生活的起點。面對鄉村振興的美好藍圖,站在新的起點之上,如何走向新的勝利成為社會各界密切關注的話題。
多年投入我國脫貧攻堅的正威集團,從實踐的角度給出了自己的答案。“脫貧攻堅,精準脫貧是重點;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戰略在政策設計上具有協調性、兼容性。但是,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在作用對象、施策方式等方面存在差異。脫貧攻堅為實施鄉村振興打下了堅實基礎,鄉村振興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脫貧攻堅有效銜接,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國家發展的新任務、新使命。”張小青說道。
事實上,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度、廣度、難度都不亞于脫貧攻堅,需要以更有力的舉措、匯聚更強大的力量,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步伐。其中,推動產業振興或將成為取勝之匙。
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依托鄉村特色優勢資源,打造農業全產業鏈。中國各地資源稟賦不同、自然環境有異,因地制宜發展產業,能夠讓鄉村發展從“輸血”轉向“造血”,激發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
可見,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礎。以企業增效、農民增收為目的,依托龍頭企業建設,延長產業鏈和提高商品率的發展模式將全力促進鄉村振興產業化經營和高質量發展。
這樣的發展模式與正威集團聚焦鄉村振興的理念不謀而合。2021年全國兩會期間,作為全國政協委員的王文銀向大會提交了《關于建立農業新發展體系,推進三產融合鄉村振興發展的提案》。他建議,因地制宜,構建農業“科研院所+農高示范區+三產融合示范園區+產業龍頭企業+農博展銷中心”發展體系,打造產業聯盟、產業供應鏈等平臺,成立混合制農業發展投資集團,推進“三產融合”鄉村振興發展。
“產業是鄉村振興的核心載體,產業融合是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根本。集團高度關注并積極響應國家鄉村振興戰略,專門成立了鄉村振興事業部門,通過產業發展推動鄉村振興。”張小青說道。
近年來,正威集團在安徽金寨打造的產業融合鄉村振興項目一舉填補了區域產業空白,同時為金寨捐贈1億元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幫扶資金,實現“輸血”與“造血”并舉。在甘肅隴南打造的徽成健康谷中醫藥康養產業園項目,大力發展中醫藥產業、健康頤養產業、文化旅游產業,在革命老區江西蓮花縣建設金屬新材料產業園和竹產業園等。正威集團發揮領頭雁作用,通過縣域經濟作為城市和鄉村的重要聯結,按照品牌化、規模化、特色化、集群化、集約化的發展路徑,積極配合地方調整經濟結構,夯實鄉村振興產業基礎,打造高質量發展全新增長極。(來源:中國經營報 作者:李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