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有豫劇,南陽有宛梆。宛梆雖然是小劇種,但也和豫劇一樣,都是第一批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戲曲。宛梆有著400年的歷史,曾紅極一時,近幾十年來生存環境卻逐漸萎縮,國內也僅剩內鄉縣的一家宛梆劇團。
2020年初,新冠疫情襲來,宛梆的演藝空間進一步壓縮,劇團生存一時陷入困境。同年5月,他們將演出“搬”進抖音直播間,終于找到了自己的生存之道。而對于宛梆來說,也找到了傳承發展的新路徑。
【“小劇種”的步履維艱】
宛梆主弦為秦腔早期大弦,唱腔為板腔體,配上月琴、三弦、墜胡、大鑼、單皮鼓,舞臺效果粗獷豪邁、激越奔放。這種唱風,備受南陽地區群眾喜愛。
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變化,宛梆的傳播與傳承逐漸陷入困境。上世紀90年代,全國只剩下內鄉縣宛梆劇團這一家專業劇團還在苦苦支撐,因為“待遇低”“看不到前途”,很多演員都選擇外出打工。
到1996年,劇團里的演員和演奏員加一起僅剩十來人,演出也是少得可憐。為了生存,劇團開始辦戲校,招了40多個學生,時年16歲的武新建就是其中之一。
武新建從小就是“戲癡”。“小時候經常跑10多里地去看戲,看完不過癮,回家還會蘸對聯上的墨水給自己化戲曲妝,將床單裹在身上做戲服。”武新建說,進入戲校后,他刻苦學戲,但后來因為生病,便由臺前演員轉成了演奏。
據武新建回憶,當時戲曲演員的收入很低。劇團演員下鄉演出或者參加一次紅白喜事,收費是每場300元,像他這樣的演奏,每場的補助只有5角錢,算上基本工資,每個月的薪水只有幾十元。
演出條件也很惡劣。每次下鄉,演員們需要自己搬運裝道具的大箱子,然后帶著行李趴在卡車的邊緣。要是遇到雨雪天氣,他們只能自己準備塑料薄膜套在頭上。有時連演3天,他們就在當地找廢棄的房子打地鋪。經常遇到半夜刮風下雨,演員們就要冒雨起來拆舞臺。
2012年,原內鄉縣宛梆劇團整體劃轉為“內鄉縣宛梆藝術傳承保護中心”,成為目前國內僅存的宛梆劇種專業展演和研究、交流單位。因為工作辛苦、收入較低,劇團演員一直進進出出。直到2015年之后,隊伍才逐漸穩定下來。
【宛梆登上抖音“大舞臺”】
2016年,宛梆第一次到北京演出;2017年,宛梆登上了梅蘭芳大劇院的舞臺;2018年,宛梆走進清華大學參加了“河南戲曲藝術周暨稀有劇種展演”;2019年,宛梆受邀參加中國戲曲文化周活動……宛梆逐漸由南陽地區自娛自樂的小眾藝術變成了具有一定大眾認知度的劇種,每場演出費用也水漲船高。2019年,劇團全年能演700多場戲。
情況似乎正朝著好的方向發展,身為負責人的武新建也計劃率領團隊將宛梆推向全國演出市場。然而到了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響,演出只能擱置,劇團也受到嚴重沖擊。劇團的六七十名員工,每個月光工資類支出,就得近30萬元。盡管國有院團有政府補貼,但他仍感覺“被壓得喘不過氣來”。
2020年5月,武新建開始嘗試抖音直播。他將宛梆戲曲博物館的展廳改成了直播間,逐漸形成了每周三和周六分別直播兩小時的慣例。“頭戴著美翠鳳鳳展翅,身穿八寶龍鳳衣,我的父本是唐天子,俺乃是金枝玉葉駙馬妻……”身穿粉色戲服的女旦款款走向舞臺,水袖舞動,樂曲悠揚,唱詞、身段、神韻都與在中央電視臺表演《打金枝》時并無二致。
通過在抖音上的傳播,越來越多的人喜歡上了宛梆。在內鄉,他時常被粉絲認出來,在線上,他也時常收到來自全國各地的評論與私信。有時因特殊情況直播取消,還會有不少粉絲發來私信說“每天都在等”。
在武新建看來,線上傳播給作為“稀有劇種”的宛梆帶來了新機遇。過去,下鄉演出最多可能就是面對一個鄉或者村的觀眾,現在觀眾可能來自天南海北。在他的直播間,哪怕每人只聽10分鐘,整場下來也能有數千人感受到宛梆的魅力了。
【擁抱互聯網,戲曲傳承“路”更廣】
戲曲的生存和發展,在于傳播和傳承。在多元化媒介傳播的大背景下,如果戲曲缺少“流量”,或將失去生存的活力和市場。抖音短視頻、直播的興起,為戲曲的傳播和市場化搭建了新舞臺,開辟了新路徑。
抖音平臺或許給戲曲行業帶來了“破局”的方向。中國劇協副主席、河南劇協主席、河南豫劇院院長李樹建認為,借助短視頻和直播平臺,年輕觀眾能夠與傳統戲曲從業人員“親密接觸”,直觀感受傳統藝術魅力,了解戲曲價值以及戲曲人臺前幕后的故事,由此對戲曲認知更豐富、認同更強烈。
日前,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課題組聯合抖音發布的《活態傳承-直播打賞與非遺傳播研究報告》指出,非遺從業者通過直播間、短視頻進行文化展演,擴寬創收渠道,獲得觀眾認同;大眾借打賞進行文化消費,助力非遺實現“活態傳承”。
在宛梆的直播間,觀眾們用點贊打賞送禮物的方式表達著自己對宛梆的支持,武新建則把這些錢用于給粉絲買禮物、給員工發福利。盡管目前的打賞收入還不足以維持劇團的運轉,但武新建認為互聯網是戲曲的一個發展窗口。
武新建最為看重的,就是抖音直播為戲曲藝術帶來的傳承價值。直播間不僅成了展示宛梆的窗口,對于部分粉絲來說,也成為學習宛梆的一個途徑。評論和私信里,不少家長向武新建咨詢是否可以將孩子送去學戲。一個五年級的當地小戲迷每周六晚上看直播,后來索性跑到錄制的大廳看現場。他還問武新建:“我能不能上去唱一段?”
“抖音平臺不僅培養了宛梆的新觀眾,也培養了宛梆的接班人,這就是真正的傳承。”武新建說,最艱難的時刻已經撐過來了,現在他們的演員都鉚著一股勁,一直在努力著,希望讓更多的觀眾通過抖音平臺了解宛梆、喜歡宛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