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人力資源流動管理司副司長李祥偉表示,藍領勞動者是推動中國工業化、城鎮化發展的重要群體,在就業優先戰略和鄉村振興戰略的指引下,人社部人力資源流動管理司大力發展人力資源服務業來促進就業,為包括藍領在內的各種勞動者和用工單位服務,推動就業服務健康發展。
報告顯示,用工企業藍領勞動者崗位需求呈現出明顯的季節性變動趨勢,在2月和7月會迎來用工高峰期。求職群體主要來源于人口大省、用工集中省份和人口流出省份,意愿工作省份主要為東部地區和沿海用工大省。受數字技術發展影響,短視頻招聘的比例增幅達12.4%,直播招聘成藍領招聘新途徑。在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趨勢下,中國藍領用工企業對高技能藍領勞動者需求不斷提升。
藍領群體正在經歷代際轉換,月均收入水平集中于5000至8000元
作為我國就業市場的主要組成部分,藍領勞動者群體是指第二、三產業的產業工人。從規模和結構看,2021年我國藍領勞動者群體規模達4億人以上,占二、三產業就業人口的69.4%,在我國7.47億就業人口中占比超過53%。
通過調研數據發現,藍領群體主要聚集于第二產業。40歲以上藍領勞動者占比接近50%,平均年齡超過我國勞動年齡人口的平均年齡。就業質量方面,大部分藍領勞動者的月均收入水平集中于5000-8000元,超六成藍領勞動者接受過以在崗操作實踐/實習為主的培訓。
根據報告,當前我國藍領群體正在經歷代際轉換,改革開放后進入勞動密集型企業的初代藍領勞動者開始逐步退出勞動力市場,出生于20世紀90年代以后的新生代藍領群體“接棒”成為藍領勞動力市場主力軍。
新生代藍領群體的就業動機由過去的謀生存變成了求發展,他們不僅看重工資收入,也越來越看重工作的穩定性、安全性、未來發展等。相較于簡單重復、工期短、價值含量低的工廠職位,新生代藍領群體更傾向于選擇穩定性強、安全性高、未來發展好的職位。
報告根據21世紀以來中國藍領群體的就業發展歷程,分析指出中國經濟不斷升級發展、藍領就業總體向好的趨勢。報告認為,近年來數字技術的發展為藍領勞動者求職帶來了新機遇,一方面數字經濟催生出網約配送員、物流快遞員等“新藍領”勞動者,為城市日常運轉貢獻力量;另一方面,網站、社交媒體和短視頻平臺讓信息傳播不再受地域、途徑限制,藍領求職者可在線上獲取比較不同崗位信息,根據自身需求做出最優選擇。2022年,覆蓋藍領群體的短視頻平臺快手推出了藍領招聘業務“快聘”,開始構建以信任為中心的藍領招聘關系。可視化藍領招聘媒介的出現使得藍領求職者的求職渠道得到拓寬,更加豐富、直接、透明的崗位信息有利于改善勞動者利益分享。
短視頻求職增幅達12.4%,直播招聘成求職新途徑
在行業分布上,制造業藍領投遞簡歷的數量是服務業的3倍多,勞動密集型制造業始終是藍領就業主力軍。
在就業需求更多元的同時,藍領群體的求職渠道也在發生轉變。報告調研顯示,“熟人推薦”和“短視頻/直播平臺”是當前藍領最主要的求職方式,其中藍領勞動者通過“短視頻/直播平臺”求職的比例相比一兩年前增幅達12.4%,而“熟人推薦”“企業直招”“勞務中介代招”等求職方式占比則有所下降。
報告指出,直播招聘所展現出的快、準、真的新特性,使得藍領勞動力市場正在圍繞直播招聘模式形成新的生態體系,各主體分工合作,不但推動了藍領人力資源管理數字化轉型,也推動了傳統藍領招聘模式與短視頻平臺招聘模式結合。
據介紹,退伍軍人劉超和其團隊通過快手直播輸送真實、全面、準確的工廠企業信息,成為藍領求職者可以信任的線上“熟人”,兩年時間送1.4萬名工人進廠,穩崗率達到90%,遠高于傳統勞務中介的50%。目前,快手“快聘”業務在2022年已經吸引了月度達2.5億人次的藍領勞動者參與,提供招聘崗位的企業超10萬家,在直播招聘領域表現出較為明顯的優勢。
制造業穩定性高于服務業,藍領就業呈現中西部向東部、內陸向沿海流動特征
報告調研顯示,“餐飲”、“休閑娛樂”等服務業藍領勞動者就職“2年及以上”的比例顯著低于制造業工人,就職“1-3個月”的比例顯著高于制造業工人。制造業藍領勞動者在當前企業就職時間相比于第三產業藍領勞動者較長。
流動就業方面,云南省、甘肅省、貴州省、廣西壯族自治區、黑龍江省、河南省、山東省和河北省的藍領勞動者更愿意向外省流動就業,占跨省就業藍領勞動者總人數七成左右。藍領勞動者意愿工作省市主要集中在江蘇省、山東省、廣東省、北京市和浙江省,占跨省市就業藍領勞動者總人數近五成。跨省就業藍領勞動者呈現從經濟欠發達的中西部地區移向東部地區、從內陸地區移向珠三角、長三角等沿海地區的特征。
滿足現實需求是藍領勞動者流動的主要因素。隨著時代的發展,藍領勞動者的需求已不局限于獲得收入。通過分析藍領求職者在短視頻評論區和直播間互動區的需求表達,報告指出藍領求職者在工作和生活質量、社交、尊重和自我實現等方面產生了更多需求,對于這些需求的挖掘,則有利于進一步增進社會對藍領勞動者群體的理解。
報告主要執筆人、中國新就業形態研究中心主任張成剛表示,增強藍領群體在就業中的幸福感和獲得感,既有利于實現社會公平,也有助于釋放消費需求,提高社會發展質量。為了促進藍領群體就業,需要推動勞務中介、藍領招聘等行業的數字化轉型,利用數字技術促進信息流通,讓更多青年人愿意進入藍領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