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強國際優質資源融合,打造國際合作卓越工程
“絲路走到哪、學校辦到哪、人才培養到哪”,學校把握共建“一帶一路”機遇,打造教育對外開放新高地。學校致力于促進國際交流與合作,先后與俄羅斯、澳大利亞、加拿大、英國知名大學共同舉辦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實現了對外合作辦學規模、質量、效益協調發展。遵循“引進來、走出去、創標桿”的發展策略,以鐵道機車、鐵道車輛、鐵道供電技術、護理等重點專業為試點,聯合圣彼得堡國立交通大學,烏拉爾國立交通大學,加拿大諾奎斯特學院組建高水平中外混編教學團隊,打造國標化列車仿真駕駛訓練中心,列車行車安全警示教育與職業心理訓練中心,護理綜合聯合演練基地,建成“云端學習工場”實現專業資源跨境同步共享,實踐教學同步進行。引入國際鐵路行業標準、加拿大護理專業教學標準和評估體系以及第三方評價認證機制,試點專業教學與國際通用證書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全面提升國際化人才培養質量。2022年鐵道機車、鐵道車輛、動車組檢修技術和護理專業通過UK ENIC國際專業標準評估認證,達到英國資歷框架(RQF)5級和歐洲資歷框架(EQF)5級水平。學校以國際認證專業為引領,著力拓展國際交流與合作,不斷提升學校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
2.開展跨境教育服務,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學校加強與世界職教院校聯盟、“一帶一路”鐵路國際人才教育聯盟、中國--南非職業教育合作聯盟、亞洲國際貿易投資商會文化教育專業委員會,以及“走出去”的大型中資企業合作,共同研究中國特色職業教育國際標準。學校與南非東開普省米德蘭茲學院、菲律賓理工大學分別建立海外“詹天佑學院”,與坦桑尼亞國家交通學院共同舉辦海外“中坦交通學院”,與亞吉鐵路運營和維護項目聯營體公司共同舉辦了鄭州鐵院埃塞俄比亞分校。學校主動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利用品牌和專業優勢主動在境外開展了肯尼亞蒙內鐵路、埃塞俄比亞亞吉鐵路、沙特麥加輕軌鐵路、老撾中老鐵路等海外人力資源培訓項目,為相關企業和當地民眾帶來了巨大收益。
學校主動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和國際產能合作,定制培養國際化高素質本土技術技能型人才,先期開設鐵道機車、鐵道車輛、鐵道供電技術等專業,定期選派骨干教師赴境外執教,借助“云端學習工廠”面向當地開展學歷教育與技術技能培訓。學校加入教育部“魯班工坊建設聯盟”,聯合海外孔子學院探索“職業技能+語言”培訓模式,提供具有中國特色的國際化職業教育方案。建立“詹天佑學院”國際教學資源共享平臺,在學院教師選拔、技術支持、激勵措施、風險培訓等方面形成一套具有示范性的運營管理制度與機制,對接國外高等教育主管部門和職業教育組織,推進學分、學歷、職業技能等級互認,打造職業教育跨境辦學中國方案。
3.打造多元交流平臺,構建國際教育“共同體”
學校吸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學生來華開展留學深造、短期課程學習、技術技能培訓等,不斷拓寬留學生招生路徑,擴大學歷留學生占比,完善教學質量保障機制。持續深化與英國伍斯特大學、俄羅斯交通大學、圣彼得堡國立交通大學等境外知名高校的合作,打通“專--本—碩--博”一貫制學歷晉升通道,加大對優秀學生境外交流資助和獎勵力度,學校實現建設周期內244名學生赴俄羅斯留學,73人攻讀碩士學位,3人攻讀博士學位。
學校持續深化與發達國家知名高校的合作,實現200人次以上的專任教師赴境外研修、學術交流,90%的青年教師具備雙語授課能力,推薦12人次以上職教專家和資深教師到國際組織任職。聘請40名以上外籍專家、骨干教師來校任教、學術交流和科研合作。依托“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職業能力重構研究中心”,匯聚國內外鐵路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優質資源,面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培訓本地化專業師資,進一步提升中國職業教育對世界的貢獻度和影響力。
4.開展科研跨境合作,科研合作成效顯著
學校聯合俄羅斯烏拉爾國立交通大學成立國家級“高鐵司機健康與安全研究協同創新中心”,開展高鐵司機心理健康和職業特質研究。聯合英國技能優才中心,英國國家鐵路技能研究院成立中英軌道交通研究院,借助SIM模型(The Skills Intelligence Model)和SID體系(The Skills ID)開展國際化軌道交通人才培養模式研究和人員培訓。聯合教育都人文交流中心成立“軌道交通行業中外人文交流研究院”,采用“行業+國別”的研究模式為行業企業境外發展提供國際關系、法律法規、政策咨詢、公共關系、風俗禮儀、語言文化等方面的服務,建設周期內學校共完成省級以上縱向項目4項,申報國家專利15項。
5.拓展國際合作交流渠道,構建國際教育利益共同體
學校與10多所發達國家知名高校,“一帶一路”沿線發展中國家院校,以及世界職教院校聯盟、中國--中東歐國家高校聯合會、中非職教合作聯盟等建立穩定的合作關系,通過合作辦學、學術交流、科研合作,留學訪學、國際比賽等形式,構建“全方位、多維度、深層次”的國際化交流機制。學校充分發揮“歐亞交通高校國際聯合會”副主席兼秘書長單位、“中俄交通大學校長論壇”副主席單位、“泰中教育聯盟”發起單位的組織引領作用,與國內外高校,行業組織、科研機構等共同承辦或協辦國際會議3次,國際職業技能大賽3次,持續推動聯盟成員開展科學研究、學分互認,共享教學資源和線上名師課堂,推動交通人才培養標準和職業技能等級認證標準的互聯互通。
學校通過多年建設,有機融合國外優質資源,形成完善的國際化辦學體系。開發了一批國際通用的高水平專業教學標準、課程標準和職業資格等級認證標準,與30所國外高校建立穩定的合作關系,師生跨境雙向流動實現常態化開展,跨境科研合作成效顯著,辦學實力和水平不斷提高,國際影響力和貢獻度大幅提升。
(作者: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 喬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