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桃花惹人醉,五月桃果甜心間。5月25日,南陽市桐柏縣黃崗鎮大棚村的萬畝桃林碩果壓枝、桃香四溢,果農們忙著采摘成熟的桃子、裝箱發運,田間地頭一派甜蜜的豐收景象。桃農朱云青看著一筐筐剛采摘的鮮桃,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俺一家今天摘了32筐桃,能賣將近4000塊錢,現在的生活就像這桃兒一樣,越過越甜!”
走進桃園,綠油油的桃葉間,透紅的桃子掛滿了枝頭,空氣中彌漫著清香,讓人垂涎欲滴,一棵棵掛滿果實的桃樹沉甸甸地彎著腰,煞是喜人。果農們采摘、分挑、過秤、包裝,忙得不亦樂乎。隨手摘下一個桃子,咬一口脆甜多汁、清香細嫩,讓人回味無窮。
“早桃不愁賣,桃園一直采用無公害的方式管理,結出的桃子脆甜可口、賣相極好,一經上市便走俏市場,遠銷至湖北、安徽、湖南等地,我們還依托網絡平臺,實現原產地直郵,走出了一條線上銷售新路子。”據萬畝桃村負責人駱成剛介紹,他種植桃樹已經有18年,成立了專業合作社,注冊了益農果品商標,發展有沙紅桃、油桃、突圍桃、黃桃、冬桃、蟠桃等10余個品種。今年,早熟鮮桃品種主要以“春雪”、“早桃2號”為主,單日采摘量可達2萬余斤,每畝能產4000多斤,個頭大的每斤能賣上三塊五,畝均毛收入在5000-6000元,桃農年收入能輕松突破12萬元。
現如今,桃產業已經成了大棚村的金字招牌,桃子成為當地村民增收致富的“金果果”。黃崗鎮黨委書記胡保國向頂端新聞記者介紹,因桃脫貧、以桃致富,這只是黃崗鎮黨委、政府在鞏固脫貧成果中實施特色產業助力鄉村振興的一個縮影。近年來,黃崗鎮黨委、政府持續加大特色產業發展力度,以“五星”支部創建為引擎、以產業發展為根本、以農文旅融合為抓手,不斷探索“一村一品”新路子,通過扶持發展桃、艾草、夏枯球、富硒雪梨、獼猴桃、千畝菊花觀賞園、金蟬養殖等產業項目,不斷盤活集體資產資源,助力農民增收致富,走出了一條“圍繞產業促發展,抓好文旅促振興”的雙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