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公安廳1月4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全省共為53342名無戶口人員登記了戶口;2010年以來,河南共為114.74萬無戶口人員登記落戶,基本上全面解決了無戶口人員的落戶問題。(見1月5日本報報道)
根據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全國約有1300萬人口沒有戶口,俗稱黑戶。這些黑戶中60%以上是超生人員,其他還包括沒有主動上戶口、棄嬰、未婚生育、相關證件丟失、戶籍辦理程序繁瑣等多種原因導致的無戶籍人員。
黑戶現象的產生有其復雜的歷史原因。1958年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戶口登記條例》第二條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都應當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履行戶口登記;第七條規定:嬰兒出生后一個月以內,由戶主、親屬、撫養人或者鄰居向嬰兒常住地戶口登記機關申報出生登記。根據這一條例,對出生的中國公民予以戶口登記,原本沒有任何附加條件。然而現實中,戶口登記往往成為計生工作的一個籌碼,“超生罰款”與“新生兒入戶”捆綁成為一些地方通行的“土政策”,加之其他種種原因,導致一些居民成為無戶口人員。
就學、就業、就醫、養老均極為不便,不能像普通人一樣坐火車,甚至無法買一張屬于自己的手機卡……無戶籍、無身份證導致黑戶人群自卑心重、缺乏安全感、游離于正常社會之外,無法享受公民的基本權利等,從而也制約了人口流動、增加了社會不穩定因素,成為影響社會公平、和諧的重大問題。
2016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解決無戶口人員登記戶口問題的意見》,明令各有關部門要全面解決無戶口人員登記戶口問題,禁止設立不符合戶口登記規定的任何前置條件。黨的十九大報告進一步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要“堅持人人盡責、人人享有”“完善公共服務體系,保障群眾基本生活,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斷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戶籍問題與人民群眾現實利益直接掛鉤,維護每個公民依法登記常住戶口的權益,是“人人享有”的應有之義。將解決無戶口人員登記戶口問題與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相關領域政策統籌考慮、協同推進,有助于形成有效的社會治理、良好的社會秩序,從而托起人民群眾穩穩的幸福。“黑戶”這一烙著深深舊時代印記的詞語,與當今社會發展理念格格不入,必將被新時代的洪流摧枯拉朽般淘汰,徹底成為歷史名詞。
2016年12月,省政府辦公廳出臺《關于解決無戶口人員登記戶口問題的實施意見》;2017年,省公安廳又將全面解決無戶口人員落戶問題列為河南公安改革惠民舉措。“不管無戶口問題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要一個不漏,依法分類妥善予以解決,切實保障每個公民依法登記常住戶口。”我省在解決無戶口人員落戶問題上,態度堅決、措施有力、行動迅速,值得點贊。同時也應該看到,黑戶問題的基本解決只是戶籍制度改革進程中的“一小步”,我們的最終目的是剝離、剔除黏附在戶籍關系上的種種社會經濟差別功能,真正做到城鄉居民在發展機會面前地位平等。任重道遠,需要擼起袖子加油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