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4月19日至22日,為期四天的“豫見大馬·尋味中原”2025中馬美食品鑒會將在鄭州舉辦,屆時,這場豫菜和馬來西亞飲食相融合打造而成的筵席將會為鄭州市民帶來一場獨特的美食體驗。
2024年,阿五黃河大鯉魚品牌創始人、中國烹飪協會副會長樊勝武帶著團隊前往馬來西亞舉辦“豫菜品鑒宴”,也促使本次“2025中馬美食品鑒會”的舉辦。今天記者見到了樊勝武和國際中餐烹飪大師、馬來西亞雪隆姑蘇慎忠行餐飲業公會署理會長何志強,一起來聊聊本次“2025中馬美食品鑒會”的情況。
記者:本次“2025中馬美食品鑒會”的舉辦,也是河南餐飲史上的一次創舉。怎么想到要舉辦這次中馬美食品鑒會的?
樊勝武:我從廚已經38年了,每年都會到世界各地進行交流,我和何會長,還有當時馬來西亞的林會長認識以后,一起在國際上推動了很多推廣交流活動。
我覺得馬來西亞的很多美食特別適合河南人的口味。尤其去年,我們帶著河南的美食——黃河大鯉魚、燴面、胡辣湯等,還有河南的少林武術、豫劇、廚藝絕技走到馬來西亞,在當地做了一場推介會,效果非常好,讓馬來西亞市民對我們河南的文化和美食更加了解。
當時就想,在馬來西亞推廣河南美食、文化這么好,那能不能邀請馬來西亞大師到河南做一場推介會,這才有了這次的品鑒會。
何志強:2024年,豫菜品鑒宴在馬來西亞連續舉辦了4天,每天宴會超過450人,規模很大,顧客很喜歡--豫劇、少林武術,尤其是豫菜,濃而不咸、清而不淡。
我覺得推廣是我們的使命,不論是中國還是馬來西亞,獨特的味道、文化,就要展示出來。這次來鄭州,我們把整個團隊都帶來了,希望大家能了解、喜歡馬來西亞美食文化,也讓更多的馬來西亞朋友了解豫菜文化,這是個相互學習的過程,我們也在不斷地把中馬兩國的菜品進行創新融合。

記者:此次菜單有哪些亮點?美食在促進不同文化交流有哪些獨特優勢?
樊勝武:這次品鑒會的菜單,雙方廚師團隊進行了充分的溝通,既要體現馬來西亞特色,又要體現河南特色,而且一定要有融合,讓客戶感受到奇妙的變化。
為此,何會長專程把馬來西亞的大師、原汁原味的食材帶過來,有幾道馬來西亞菜,像鮑魚、魚翅都是何會長研發的。中鮑翅加入馬來西亞當地特有的辣椒醬,馬六甲娘惹溏心鮑魚,用的是馬六甲當地的醬汁,酸辣有味,很獨特。



阿五也研發了很多新豫菜,酥皮胡辣湯、三鮮鐵鍋蛋,包括黃河鯉魚新的做法等,都在不斷創新。有一道菜,我們將燴面加上馬來西亞料汁,產生了非常奇妙的味蕾體驗。創新是最好的傳承,我們想把美食隨著時代變化不斷升級,更適合當下人們的口味。




何志強:馬來西亞是多元種族國家,馬來西亞廚師的優勢就是無論到哪里都可以很好地融合。無論什么食材都可以做出不同的味道,尤其是酸辣的,鮮味、濃郁的味道。
豫菜廚師的功底是很深的,尤其是黃河大鯉魚,解多少刀、怎么烹飪,非常講究,我很欣賞豫菜的做法,尤其是他們的濃湯,濃而不咸,清而不淡,就是我們要追求的味道、味覺。平時,我們常到香港、澳門舉行交流會,我們想去中國更遠的地方,讓馬來西亞的味道走得再遠點,讓中國的客戶能感受到馬來西亞的文化和美食。
記者:這樣高規格的活動,為什么選擇在新品牌中和豫宴舉辦?
樊勝武:中和豫宴是阿五的升級品牌,做的是精致新豫菜,這幾年都在提“精致餐飲”“Fine-Dining”之類的,包括米其林、黑珍珠餐廳、金梧桐餐廳,這代表的是高品質生活。
現在餐飲已邁向高質量發展,但河南這類餐廳還比較少,所以我們籌備了近兩年時間,打造了這個高品質餐廳,選在北龍湖金融島“龍頭”位置,而且從設計到裝修、服務、餐具……尤其是菜品,都做了很大創新,既有河南傳統的感覺,又有新的展現,開業以來受到很多食客的認可。
這次把中馬美食品鑒會放在中和豫宴,是想讓豫菜出圈,讓大家重新了解豫菜,看到豫菜也可以國際化,也代表著一種新趨勢,新豫菜,新未來!
記者:兩位覺得本次活動對當地餐飲會產生什么樣的影響?未來還會舉辦這種美食文化交流活動嗎?
何志強:馬來西亞的菜式在中國南方比較多人認識,這次到中原(鄭州),我認為這是第一步。
我們的宗旨是先走好第一步,后面就會有很多步。希望盡我們的努力影響下一代廚師,如果有機會,在鄭州開一家馬來西亞餐廳,這樣當地的人都能吃到不同的風味,我們的友誼也會更長久。
樊勝武:阿五的新豫菜,就是在傳承傳統豫菜的基礎上進行不斷創新,傳承不守舊,創新不離宗。
這次品鑒會是一次新的跨越,融合了很多國外的口味、特色,把河南的食材用國際方式進行表達,把河南與馬來西亞的美食進行結合,既有傳統又有創新,讓豫菜吃出新的感覺。
我和何會長有一個共同點,我們都不屬于生意人,他的理想是把馬來西亞菜推廣到全世界,我的夢想就是把豫菜推向全世界,這次品鑒會也不是商業運作,更多的是對文化和美食的發自內心的喜愛。
我覺得這次中馬美食品鑒會只是開始,未來我們可以請美國、法國等不同國家的菜系進行融合,因為美食無國界,大家對美食的欣賞是一致的。(梁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