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蒙牛宣布成為世界杯贊助商的消息發布之后,另一則六年前的陳舊的關于產品問題的謠言又莫名翻生。明眼人一瞥即知這是兩則相互沖突的信息。理智上看,并不是誰給錢誰就能夠成為世界杯的贊助商,特別是作為食品,沒有質量的保證,誰敢把這個產品置于世界杯的舞臺上?
但網絡時代的特點就是這樣,有人喜歡“蹭熱點”——你越是大力推廣你是世界杯的贊助商,那我就越是可以借題發揮。
謠言炮制的成本很低。在人人都是作者的時代,將一些東拼西湊的東西揉在一些,移花接木,一則新的聳人聽聞的新聞就誕生了。好心人在讀到這類讓人驚恐的信息時,希望第一時間通知到自己的親朋好友,以免受到傷害,但其實際產生了另一個結果:謠言就這樣散發出來了。
幾乎每隔一段時間,乳業巨頭蒙牛就會被同樣的一條謠言擊中一次。一個不愿透露姓名的蒙牛員工曾私下表示,這樣的陳舊謠言發生的時間總是在企業取得一些重大合作,或是銷售旺季即將來臨的時候,譬如十一黃金周前、新年前、企業發布年報之際,或是像這次,世界杯簽約之后。幾年來,次次如此,讓人不禁懷疑不是巧合或簡單的為博流量。這背后,究竟有怎樣的利益驅使?又是誰,本著怎樣的目的,去策劃時間節點上如此巧合的陳年謠言呢?
2016年底那次謠言的始作俑者,因為對蒙牛造謠而被判了10個月的刑期,但法律對于互聯網傳謠者的動機卻難以判斷,因而無法實施有效的制止措施,這使得被謠言傷害者感到很無奈。
中國乳業曾經歷了一個巨大的低谷期,從那之后,中國乳業進行了全行業的自省,臥薪嘗膽,砥礪前行,對產品品質的苛求早已融入每個細節。蒙牛CEO盧敏放剛上任就在蒙牛內部立了一個“四個不妥協”的規矩,即“產品不妥協、質量不妥協、價值觀不妥協,執行力不妥協”,要求全員貫徹。其中前兩項就聚焦在品質的不妥協上。因為在蒙牛看來,消費者最直觀感受的,就是蒙牛的產品,所以蒙牛把堅持品質放到首位。連行業協會發布的行業報告里都指出,中國乳業的質量安全水平處于歷史最好時期。中國乳業正在砥礪奮進,朝著更高的目標前行。
然而,似乎總有人見不得中國乳業好,謠言每隔一段時間沉?又起。
與碎片化、情緒化的互聯網媒體不同,傳統媒體在謠言面前往往起到“定海神針”的作用。在蒙牛再次躺槍的同時,中國奶業協會、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人民日報、央視以及各大主流衛視等媒體紛紛在第一時間及時廓清事實,制止了這一則人為制造謠言的傳播和發酵。
回過頭看,一則早已塵埃落定,造謠者伏法的謠言,又被拿出來翻炒或許只是某些人獵奇和博取眼球的鬧劇,幸而在最短的時間內有專業媒體和行業組織出面制止。但是反思起來不得不讓人后怕,這剛剛在行業危機過去重整旗鼓的中國乳業,如若因為一則咸魚翻身的愚蠢謠言再傷元氣,這不僅是可笑的鬧劇,而且受打擊的就不只是一個行業的信心那么簡單了吧?
中國企業正在走向世界,沒有哪一家企業不曾經歷坎坷。但某些別有用心的企業或個人為了一己私利就惡意中傷,制造謠言的行為終將被全行業所不齒,損人不利己,最后傷害的是中國消費者對中國乳業乃至中國食品業的、彌足珍貴的信賴。
來源:河南商報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