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過年前,成國富總有幾晚睡不踏實。
“我知道,這是想家了,我得回老家看看,看看我老娘!”
43歲的成國富身上有不少光環加持:成師傅汴京烤鴨創始人,中國烹飪大師。
他師從豫菜一代宗師陳進長,從師傅手中接過的,不僅僅是一種立世生存技能,更有這廚師行里幾千年延續下來的豐厚、博大、精深的煙火。
一個人無論走多遠,都不要忘了從哪兒出發。
成國富也一樣,40歲一過,他時常會念及長垣的老家,想念家鄉的一切風物,那是他生命的原點。但所有滋養我們身體的地方,往往無法安放我們的夢想,每一位為夢想打拼的游子,心中都藏著一個回不去的故鄉。
“吹落了思鄉的塵/卻吹不落額頭的紋/走完了天下的路/才想起回家的門……”
站在省會街頭,空氣里飄蕩的一首老歌,一下將成國富拽到距鄭東北約150公里的長垣老家……
那個懷揣450元賣糧錢的14歲農家逐夢少年
翻閱長垣縣志,上溯6000多年,這里便已人類活動的足跡。秦時因有防垣而得名長垣。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長垣自古尚廚,1100多年前的北宋,就形成了宮廷菜、官府菜、市肆菜、寺庵菜和民間菜五大體系,民間更有“長垣村婦賽國廚”的戲謔俗語。
14歲前的童年、少年時光,成國富就浸泡在老家的日月里。
如果說“前半生的不猶豫才能換來后半生的不后悔”,那么,成國富早在14歲時就“毫不猶豫”地干著一般人認為近乎瘋狂的事。
那年,成績中上的他決定輟學出外打天下(敬告同齡者請勿模仿)。他那像山一樣的父親沉默許久后,拉上家里一年打下的糧食,“滿滿一車”,換來450元錢塞給兒子。
當一個初生牛犢不怕虎的鄉野少年,疾步走出那個被全國人稱為廚師之鄉的長垣縣小村落時,莽莽天地間從此多了一條為夢想打拼的河南漢子。
離鄉背井,成國富抵達的第一站是湖北。他投靠爺爺和叔叔,進了一家小飯館,在一個鍋蓋大小的砧板前,他掂起廚刀,開啟屬于自己的人生旅程。單薄的身軀內,一顆不懼未來騷動不安的心“怦怦”直跳。
從此,廚師行里,多了一位“成國富”鏘鏘有聲的名字。
成國富,這個記掛著父母幾多期望的姓名,在一步步接近著自己的夢想。
1993年,當絕大數多人都在老老實實打份工掙份安穩工資時,18歲的成國富毅然跳出來承包起廚房。第一個月凈賺好幾千,第二個月輕松過萬, “月薪當時能買套房了,可惜咱沒那投資頭腦,哈哈~”。
商道酬創!
成國富做菜創新速度之快曾為同行仰目,“我一人創下1000多種新菜”!
1997年,成國富憑實力進入新鄉負責政府招待的九州賓館,從后廚一盤一碗菜做起,2003年,28歲的他被任命為賓館副總經理。
2005年,穩穩坐在副處級位子上的他,誰也沒想到,他又做出一件讓人大跌眼鏡的事——毅然棄官不做闖江湖,“連和我家人都沒來及商量。那天,當我一步跨出賓館那道熟悉的大門時,我知道迎接我的將有不少挑戰”。
隨后,遠廟堂而居江湖,成國富一直沒跳出自己圈子,和朋友入股做餐飲,開酒樓……
至2008年,成國富這個名字才正式與鄭州交集。
一場換名 只為復活經典豫菜千年汴京烤鴨
2008年,成國富以“成師傅大長垣美食城”入鄭,隨后一口氣又穩穩地鋪開三家連鎖店。
而真正引起一種現象級轟動的是2016年的“改名事件”。
彼時,2015新年剛過,成國富似川劇變臉一樣,3個月內,將紅專路、中興南路、東風南路三家店全部統一更換店名——“成師傅汴京烤鴨”。
“我心里清楚自己要啥,更懂得眼前的市場要啥!這是一種產品聚焦,也更是為復活千年汴京烤鴨這個品牌!”
每有媒體詢問,成國富總是一遍遍強調自己的內心訴求。
為啥要選擇“汴京烤鴨”的名字?
因為它是店里一直在賣的、十大經典豫菜之一。
如果以特勞特的定位系統論,汴京烤鴨尚比不上北京烤鴨占據人心智久深。
于是,成國富搬出古籍為汴京烤鴨尋下“根脈”:
早在北宋時期,烤鴨,也稱炙鴨、燒鴨,已是汴京酒樓、市肆中的名肴。金破汴京后,汴京大批廚師、工匠、藝人和商人,隨康王趙構遷于建康(今南京)、臨安(今杭州)一帶,烤鴨即成為南宋民間和官宦之家的珍品。南宋人洪邁,曾在《夷堅志》中就記載烤鴨名廚王立,是目前我國第一位見諸書籍的烤鴨名師。元滅南宋,元將伯顏曾將臨安的百工技藝帶至大都(今北京),汴京烤鴨隨即傳至北京。
全聚德烤鴨在《中國烹飪》雜志曾撰文:在20世紀50年代初期,北京全聚德還專程來開封請過烤鴨師。至今,在開封烹飪界,不少老人還記得這件事。
這段已公布于眾的“史料”,也成了成國富考核服務員業務能力的一個硬標準——會背誦記心里。
叫板北京烤鴨的底氣
有了史料做底色,真正栓牢顧客忠誠度的依然是產品本身!
就如90多歲的“壽司之神”二郎,始終堅守著給章魚食材做40分鐘按摩的習慣一樣。
成國富對汴京烤鴨品質的至臻追求也達到近乎苛刻的程度。
汴京烤鴨的三次“選美”。種鴨,敲定四系鴨品種,高顏值且肉質鮮美;孵出的鴨二代還要進行第二次“選美”——“純色無雜毛”;到鴨坯還要經歷第三次選美,肥瘦適中、外形美觀。
烤制上,不同于北京烤鴨的果木而選用新鄭、內黃的棗木,讓鴨子浸染棗木香味;烤制時間上又較一般的多延長10分鐘,一為外焦里嫩的良好唇齒口感,二為控油。
關于與北京烤鴨的區別,成國富還有段論述:汴京烤鴨是外酥里嫩,而北京烤鴨則主要是吃皮,外酥里不嫩;醬料上,汴京烤鴨的醬是甜咸味,而北京烤鴨的醬則偏咸。
棗木烤的汴京烤鴨還可“裸吃”,不借助醬、餅、蔥絲、瓜條等調配料,直接夾鴨肉入口慢嚼,品味鴨肉的鮮香和棗木香味,這一項也最能驗證一只烤鴨的品質。
呈上桌的配料上還備有木糖醇,各類人群均可食用。而剩余鴨肉片成薄片,普通烤鴨店大多配荷葉餅、面醬和蔥絲食用,成師傅卻選取河南十大風味名吃之一的高爐燒餅與之搭配,并且還有一個河南獨居特色的配菜——荊芥。關于荊芥,《本草綱目》《食療本草》中均有記載,為中華常用草藥之一,有助脾胃發汗解熱鎮痰等功效。鴨肉、芝麻燒餅、荊芥、甜咸醬,輕咬一口,多種味道的馥郁在唇齒間流轉,那一刻,人與大地之上食材的彼此成全達到了完美統一的地步。
有了這些元素,“大宋皇帝吃過的烤鴨”“棗木香無腥味”“河南特色招牌菜”也順理成章地成了成師傅汴京烤鴨的推廣語。
食材升級帶來顧客升級和品牌升級
根據《第四消費時代》的理論,在如今消費升級的時代,消費者不僅滿足于“好吃”,還追求“吃好”。而餐廳食材升級已經成為近兩年餐飲圈的普遍共識和趨勢。好食材自帶“光環”,食材升級,吸引篩選出一些對生活品質有追求的固定用戶,也就是說,食材升級,自動帶來用戶升級,并帶來經營理念的升級和轉變。
成國富深度認同并積極踐行食材升級概念。比如餐廳選用的食用油上,即選用了鑫苑無添加大豆油,一家連續多年穩居河南七成中高端餐飲市場的食材企業。對于食材定位、顧客的定位,成國富也像定位自己的餐飲事業一樣準確而務實。正如他所說的,只有給自己的飯店精心選用品牌食材,做出的飯菜才更能抓住食客們的心和胃,同時也筑牢自己的品牌品質。
挑只千年鴨子 將振興豫菜進行到底
“人生需要定位,做餐飲也不例外!聚焦單品兩年多來,食客、菜品、品牌都歷經了沉淀,擦亮了特色。”成國富的心智里,或許更接近了中國傳統文化里“大丈夫當有所為而有所不為”的理念。
成國富說,聚焦單品后反而省事多了,點菜、上菜速度也大幅度提高。“通過大數據可以證明聚焦單品有以下幾個優勢:備料更簡單,菜肴制作更精致,廚房人效更高,企業擴張更便捷等。”
其實,在成國富內心,一直憋著一股勁——振興豫菜。這念頭,從他第一天掂起廚刀那刻起就在心中扎下了根。
當然,他也不是一個人在戰斗,汴京烤鴨品牌創始人頓玉松就算一個,頓玉松和成國富都是土生土長的長垣人,頓玉松更是直言不諱道:“ ‘汴京烤鴨’是中國烤鴨的‘鼻祖’! 更名的目的就是喚醒大家對歷史的記憶,這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招牌和財富。”
于是志趣相投的兩位汴京烤鴨兄弟抱成了團,“烤鴨源于北京”的認知需要改寫,就是要讓更多人知道“烤鴨的發源地本屬汴京”,這塊河南遺失已久的金字招牌該回來了。
在大眾輿論的語境里,似乎一直存在一種偏見,讓掂菜刀的人走進寫字間,從做菜到管人,從技術到品牌,這本身是常常要受到質疑甚至歧視的事。
但成國富一直相信“治大國若烹小鮮”的道理,就如當年那個廚師鼻祖伊尹,見到商湯君主有賢德,則直接提出治國主張:“做菜不能太咸,也不能太淡,要調好佐料才行;治國也如此,不能操之過急,也不能松弛懈怠,只有恰到好處,才能把事情辦好。”后伊尹被任命為“阿衡”(宰相),輔佐商湯打下天下。
挑只千年鴨子,43歲的成國富要將振興豫菜進行到底!
根據中烹協數據,目前八成飯店不賺錢,對于2018年,成國富卻笑著定下120%的銷售目標,輕松跑贏全國GDP近3倍!
這是成國富的自信,也是他的底氣。
……
2月4日,立春,又一個二十四節氣的更迭。
“打春是立春的俗稱,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在周代,這一天天子親率三公九卿等到東郊迎春,祭祀。唐宋時,有鞭打春牛、送小春牛等,表示勸農春耕和祈求豐收。”
成國富在朋友圈曬出這段話時,同時貼上5幅枝頭芽包待綻的圖片。
就像那顆顆飽脹欲綻的芽包,“成師傅汴京烤鴨”也積蓄了足夠的力量,開啟屬于自己的新一年的征程!
心系3000多年廚祖伊尹長夢,懷揣一腔殷殷家國情懷,成國富復活了一只千年汴京烤鴨。
陳師傅、成師傅……一顆匠心永流轉,讓孕育了中國八大菜系的豫菜,再一次走到歷史前臺……
編輯:實習生 魏瑩瑩
來源:東方今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