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歲的張繼征是土生土長的蘭考人,以前提起自己的家鄉,他和大家一樣,覺得蘭考就是“窮”。
也就是幾年間的事,蘭考摘掉貧困縣的帽子,高鐵修進縣城,一切都讓這個城市變得不一樣了。
以前,張繼征想著不能讓孩子們留在這個貧窮的地方,一定要讓他們走出去。但眼看著蘭考的發展形勢越來越好,張繼征覺得讓孩子留在蘭考工作也挺好的。
過去
蘭考車站平時沒人
節假日火車不夠用
49歲的張繼征是高鐵蘭考南站的一名值班員,從1987年到蘭考車站工作,他已經在鐵路上干了31個年頭。
31年間,他不僅看到了鐵路的快速發展,更看到了自己家鄉翻天覆地的變化。
張繼征小時候,一家六口人衣食住行的全部費用都要靠父親一個人的工資,“那時日子過得緊張,父親每個月的工資都要計算好,生怕花不到月底。”
1987年,18歲的張繼征來到鐵路上班,那時候的工資只有幾十塊錢,但張繼征領到第一個月工資的時候還是興奮了一天,“那時候一個月能掙幾十塊錢在蘭考都算是有錢人了,蘭考大部分人都要靠扶貧辦幫助過日子。”
因為貧困,所以很多蘭考人都會選擇外出務工,“平常車站沒什么人,可一到春運,火車都不夠拉,我們都是用篷車代替客車來拉人。”張繼征回憶說,每逢節假日,蘭考火車站內都是人潮洶涌。
現在
曾有一趟高鐵
在蘭考就差不多坐滿了
2016年9月10日,鄭徐高鐵開通,蘭考南站投用。之后,蘭考不單單在假日有大客流,每天來坐高鐵的人都絡繹不絕。
張繼征說,開站以來,蘭考南站每天旅客發送量為1200~1500人次,從沒低于800人次,最高約2500人次。
“不趕的話就普速,緊張了就高鐵。高鐵剛開通時,對蘭考人也是新生事物,隨著生活水平提高,大家也都想體驗。”鄭州東到蘭考南31分鐘的路程,實在太快了,張繼征見過有旅客為了體驗高鐵買了票去鄭州。
12306網站顯示,春運期間,每天蘭考南站有近40個車次停靠。相比臨近的民權北站,“旅客人數比我們高,但收入沒我們高。”張繼征說,這就說明蘭考的旅客出行距離要更遠,所以“含金量”更高。
張繼征還是有些遺憾。他說,蘭考南站目前停靠的高鐵車次還有點少,希望多加些車,并舉例道:去年國慶期間,蘭考開行了一趟去三門峽南的高鐵,“這一趟車賣了800多張票,差不多坐滿了。”他說,蘭考人民的腰包鼓了,高鐵還是停得少,有了高鐵肯定是首選。
感受
“周邊幾個縣
都沒蘭考生活水平高”
提起以前的蘭考,張繼征印象深刻的是“一下雨大街上存滿了水,到處亂流。而且蘭考風沙大,無風都有塵,不敢穿白衣服出門。”
“現在塵土很少見了,大街上可以看到灑水車灑水降塵、清掃車打掃街道,雖然不能說一塵不染,但起碼沒有塵土飛揚了。”回憶從前時,張繼征眉頭緊鎖;說到這些年的變化,他有些“眉飛色舞”。
在蘭考人張繼征的眼中,現在的蘭考已然不是過去那個貧窮的蘭考。“我感覺周邊幾個縣,生活水平都沒蘭考高。”
在張繼征的直觀感受上,蘭考這幾年發生的變化,還體現在路上越來越多的私家車上。“蘭考的私家車,比臨近兩個縣加起來都多,而且好車在蘭考街上基本都能看到,而且都是蘭考本地的。”
一年多時間,高鐵的開通給這個曾經的貧困縣注入了新的活力。圍繞高鐵站拔地而起的廠房、住宅,都在訴說著這個城市的變化,“一些在全國能叫得響的品牌企業在這都能看到,太多了,記不住名字。”
改變
孩子留在蘭考發展也挺好
張繼征姊妹四個,就他一個人沒做生意,“大妹開的沃爾沃,小妹家里兩輛車,弟弟開的是奔馳。”而這些,也就是這三四年間才發生的。
“以前蘭考生意不好做,都是去外地干,但掙不了幾個錢。現在蘭考發展起來了,光本地的生意都做不完。”在張繼征眼中,一個過去人人都想逃離的地方,現在吸引著越來越多人回歸。
他說,以前在蘭考,錢多的一般會去鄭州或者更大的城市買房過日子,經濟條件差不多的去開封買房,現在都是回蘭考買房,“說明蘭考人自己也看好蘭考的發展。”
而就張繼征自己來說,“以前,我想著不能讓孩子們留在這個貧窮的地方,一定要讓他們走出去,現在蘭考政策好了,經濟好了,還會繼續發展,我就讓他們全留蘭考工作了。”
因為家鄉的快速發展,張繼征的思想也發生了變化,現在他的一雙兒女都在蘭考縣城做起了生意,生意做得越來越好,一家人也在一起,張繼征的臉上每天都掛著幸福的笑容。
張繼征的幸福生活只是蘭考人民奔向美好生活的一個縮影,用張繼征的話來說,“發展中的蘭考正緊跟祖國的腳步,它會變得愈加美好。”
展望
以后蘭考肯定要加更多的車
一城雙站,讓脫貧的蘭考人出行有了更多選擇。在老鐵路人張繼征看來,可以看到的未來是,蘭考人的出行條件將更為便利。
目前,魯南鐵路菏澤至蘭考段正在修建。張繼征說,等這一段通車后,蘭考也將成為一個小樞紐,對周邊的輻射能力將會更強,人們出行也將更加方便。
他還聽說,鄭州到開封的城際鐵路,將來也可能延長到蘭考。在車站的站臺上,他指著車站與連霍高速中間的空地說,“將來車站怎么擴展,都有的是地方。”
作者:河南商報記者 陳詩昂
編輯:河南商報趙琦
來源:河南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