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專做殺豬賣肉的生產型企業,我想創辦全國最大的溫控物流公司!”十幾年前,朱獻福跟同事分享了這個想法。
瘋狂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當時很多人覺得朱獻福這個想法太瘋狂,可不到10年,一艘生鮮“巨艦”悄然浮現,

從眾品食業到“鮮易控股”,從過去的“傳統肉制品制造商”到現在的“OTO生鮮供應鏈服務商(電商)”,全國人大代表、鮮易控股董事長朱獻福用戰略定位思維跑贏了對手!主營業務收入從幾億飚至225億元。背靠萬億級市場,操盤千億級產業,朱獻福又將如何跑贏未來?(點擊視頻)
【轉型】企業戰略轉型,首先要改變思維方式和觀念
“不太會講故事,說話充滿激情,思維跳躍,能與他同頻共振的人不多。”這是朱獻福留給媒體人的深刻印象。
記得2009年前后,河南商報記者到長葛眾品食業采訪,晚上,在一個稍顯擁擠的辦公室里,面對三位省會媒體記者,他激情滿懷地談他的冷鏈構想。彼時,眾品食業在納斯達克上市。
3月14日,在北京河南大廈,晚上7:30,同樣的燈光場景,此時,他不再是個“殺豬賣肉” 的董事長,而是致力于構建智慧生鮮供應鏈生態圈的“圈主”,是擁有鮮易網(全國最大的生鮮食品B2B電商交易平臺)、日日鮮商城(O2O生鮮電商平臺)、冷鏈馬甲(冷鏈車、貨源、冷庫互聯網平臺)三個平臺的“盟主”,是擁有食品供應鏈和國內7大區域18個溫控供應鏈基地的供應鏈 “鏈主”,同時也是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

面對河南商報記者,面對河南商報10萬+小B類用戶,(備注:小B即Business的簡稱,小B可以是小零售商,小批發商也可以是企業自用采購商)他的困惑和糾結在于如何講好鮮易控股的故事。
回顧鮮易控股25年的發展歷程,朱獻福帶領企業走過了生產型企業、生產型服務企業、平臺型服務企業和生態型企業四個階段。“生產型企業階段,單純以產品為中心,不足以支撐其用戶結構、客戶結構和市場結構的變化,改造勢在必行。”朱獻福告訴河南商報記者,企業戰略轉型,首先要解決的就是思維方式和觀念。鮮易控股要做的事情,就是立足產業重構中國產業鏈、供應鏈,進而優化價值鏈。
【把脈】“既看病、又抓藥”,構建了智慧生鮮供應鏈生態圈

“說白了,我們就是為客戶提供系統的、綜合的商業解決方案。”朱獻福說,作為生鮮經營者,無非是求個“省錢省心省時省力”,“沒錢了怎么辦?沒人了怎么辦?沒時間怎么辦?”這些鮮易控股都能辦!
“開一個店需要怎么做,開100個店又需要哪些工具包和業務包,如何打造信息平臺?”朱獻福舉例說,客戶吃什么菜,下什么單,也許他只點了一個菜,我們卻為他準備了八大菜系,也許他只需要一個服務,我們要準備一套組合拳。
曾經有一對90后夫婦經營了5年的凍品店,由于是傳統的夫妻店,面對互聯網經濟沖擊,出現了資金流水不足、賬期較長、行情波動等困難,生存下來都難,更別提發展壯大。
在和鮮易網合作后,不僅解決了困擾已久的賬期問題,還及時抓住市場機遇做大做強,從原來的1個月10柜提升到1個月25柜。
通過鮮易控股把公司做大做強,讓個人實現幾個月開上寶馬奧迪的案例還有很多。朱獻福說:“我們對小B做的,就是‘既看病、又抓藥’,對于看病的,我們開藥方,提供解決方案;對于要治病的,我們抓藥,提供實用服務。拿一些小微企業來說,我們有專門的技術平臺‘鮮咨達’,針對合作伙伴的經營、管理難點,‘看好病’的同時,還要‘開好藥方’、‘抓好藥’,為合作伙伴提供一攬子的解決方案。”
貌似它什么都能做,什么病都能看?對于河南商報記者的疑問,朱獻福說:我們是有邊界的,這個邊界就是“生鮮”。“我們是垂直領域的專業化平臺,不是跨界的綜合性平臺。“朱獻福告訴河南商報記者。
【訣竅】卡住生鮮命門,提前三年啃下硬骨頭

提起眾品食業,大家都知道他是殺豬賣肉的生產商,提起鮮易控股,卻很難用一句話講明白。短短幾年從2億多體量跨入百億級企業,蝶變而來的鮮易控股到底有啥魔法?
毫無疑問,經歷了生死陣痛,脫胎換骨的鮮易控股正駛往“中國生鮮電商第一品牌”的路上。
也許不少人會問,它為什么看似輕輕松松就轉型成功了?
“定位很關鍵!”朱獻福說,鮮易控股25年來先后經歷了四次迭代升級,定位于“生鮮產業互聯網”的生態型企業。
做過零售的人都知道,生鮮有四個溫區:超低溫、冷凍、冷藏、常溫。生鮮品類因其消費粘性強、復購率高帶有強大的流量紅利。
但生鮮最大的痛點,就是短期保鮮、冷鏈物流和商品標準化管控。不僅僅把東西從A送到B,而是要確保從A到B到運送過程中的溫度、濕度和物理碰撞,物流過程很長。
正因為難度大、行業電商滲透率低,讓朱獻福抓住了機會。“世界生鮮供應鏈是超大型的萬億級市場。目前中國的生鮮產業的電商滲透率僅為3%~5%,發展潛力不可估量。”朱獻福告訴河南商報記者。
2017年被認為是中國生鮮產業互聯網元年。線下,鮮易供應鏈以中國溫控供應鏈服務商的定位,打造涵蓋冷鏈倉運配一體化平臺、跨境貿易服務平臺、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冷鏈資源交易平臺,發展新流通。
BATJ(百度、阿里、騰訊、京東)們在零售終端激戰正酣。作為生鮮電商的命門,鮮易控股提前3年開啟了供應鏈這一新藍海,并把中國最難啃的骨頭啃了下來。(點擊視頻)
【成效】完成定位第二年,營收呈現幾何級增長
2013年眾品食業完成“私有化”,正式從納斯達克股票市場退市。業界分析,彼時中概股價值被低估,加之公司自身戰略調整,均是眾品毅然退市的原因。
2014年下半年,眾品食業做了一場“大手術”,進行了從干線到動脈再到毛細血管的全面改造。來自鮮易控股官網的一組數據,清晰地勾勒出眾品食業改名鮮易控股,重新定位鎖定“智慧生鮮供應鏈生態圈”這一目標帶來的營收巨變!
2014年鮮易控股旗下B2B生鮮平臺鮮易網的交易額是2.56億元,2015年已高達32億元,定位第二年,營收翻了12.5倍。目前,鮮易網 日交易額突破3000萬元,成為最具價值的F2S2B(即F終端-S平臺-B客戶)生鮮產業平臺。而線上平臺快速發展的背后,離不開產業的支撐,經過多年的實踐,鮮易構建了PC(流通加工中心)+TC(快速分撥中心)的產業布局,線下食品產業鏈、溫控供應鏈,有力地支撐平臺的自轉和公轉,解決了生鮮消費互聯網的痛點。
三年來,鮮易控股從產業+互聯網階段發展到“互聯網+和+互聯網”多業融合發展階段,如今進入到“食品產業鏈+和溫控供應鏈+”的攻堅期,從過去的“雙創”到企業和社會賦能的雙創“升級版”,都取得了階段性實效。

【剖析】時刻都在危機中,轉型升級在路上
鮮易控股2年多來的“連環炮”、“排子炮”,響應了黨和國家的“號聲”。一位分析人士認為,鮮易控股通過解構和重構產業鏈,優化供應鏈,構建的“智慧生鮮供應鏈生態圈”,開創了獨有的 “鮮易模式”,探索了產業互聯網發展的“鮮易特色”,洞察了中國的產業態勢,成為構建中國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創新者、中國新實體經濟的一股生力軍、成為出彩中原的一種新勢能!
在朱獻福看來,作為新經濟背景下的供應鏈細分領域,生鮮產業整體呈現小、散、亂、差、準入門檻低等問題,制約了生鮮食品產業的現代化轉型升級,為此,今年兩會期間,朱獻福提交了《關于加快供應鏈創新與應用,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建議》、《關于搭建智慧冷鏈物流綜合服務平臺的建議》等建議,希望國家出臺相關政策,培育全國性的智慧冷鏈物流綜合性服務平臺。
他的建議迅速得到全國人大議案組的回應。3月15日22:23分,朱獻福的三星翻蓋手機里接到這樣一條短信:“你提出的智慧冷鏈物流建議,有較強的前瞻性,走在了有關部委工作前列,完全可以作為有關部委決策參考……”
“十三五”鮮易控股提出的目標是立足萬億產業,創造千億價值,引領百萬創客。移動互聯網時代創造了很多神話,也讓一些行業瞬間陷入泥濘,作為千億產業操盤人,朱獻福坦陳自己時刻都在危機中。他給自己取網名“冬蟲夏草”,時刻提醒自己要有跨界融合思維。“轉型升級我們一直在路上,一直用“后天看明天”的思維方式干事創業,有了“后天”這個方向,我們在構建智慧生鮮供應鏈生態圈的愿景下持續迭代升級。
作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探索者,也許血液里流動的創新基因,才是鮮易控股幾何級增長的企業密碼,才是它能夠重新定義中國產業互聯網的價值內涵。

【對話朱獻福】
“我不是MBA出身,我是自己努力贏又能賣票的NBA出身!”
河南商報記者:鮮易控股轉型成功,有什么秘密武器?是不是定位定得好?
朱獻福:你說的定位很關鍵,但是定位來自于西方教科書,那是一種陽春白雪進不來,下里巴人上不去的東西,不一定適合中國企業。中國企業如果要對標,就對標新時代!
河南商報記者:現在有不少老板花幾百萬學定位?你也專門上過商學院嗎?
朱獻福:定位不是學的,我不是MBA出身,我是“NBA”出身,這個NBA指的是:既有務實的專業運營能力,又有賣座和賣票的實力!(哈哈哈~)
河南商報記者:移動互聯網時代,你的對手可能來自其他領域,你有沒有危機感?
朱獻福:何止是危機啊!轉型升級絕非僅僅是危機問題,轉型升級我們一直在路上,一直用“后天看明天”的思維方式干事創業,不是“明天看后天”而是“后天看明天”,因為“后天”是方向,有了方向,我們就在構建智慧生鮮供應鏈生態圈的愿景下持續地迭代升級。
河南商報記者:據說鮮易控股跟富士康也有合作,具體模式如何?
朱獻福:為富士康30多萬員工解決用餐問題的方案,我們為它提供了食品產業鏈和溫控供應鏈服務。富士康員工吃的飯都來自“富士康一號中央廚房”, 鮮易控股旗下公司鮮咨達對該項目的前期規劃、功能布局、設施設備配置、工藝流程優化、原輔料進貨驗收、工器具消毒、內外環境衛生和食品檢測等各個環節提供技術咨詢,制定一體化食品技術解決方案。規劃方案包括:更衣室、洗手消毒區、收貨暫存區、生熟加工區、包裝區、倉儲物流區、清洗消毒區、檢驗室及其他區域。

河南商報記者:從鮮易控股的業務范圍來看,貌似什么業務都能做?無所不能,是不是什么病都能看?
朱獻福:我們是有邊界的,這個邊界就是“生鮮”。第一我們是垂直領域的專業化平臺,不是跨界的綜合性平臺,我們的目標是構建智慧生鮮供應鏈生態圈,生鮮互聯網平臺的屬性決定了我們要為客戶提供什么樣的解決方案。
河南商報記者:鮮易控股提出“十三五”的目標是千億,能不能實現?
朱獻福:“十三五”公司提出的目標是立足萬億產業,創造千億價值,這個千億價值不僅僅指收入,更重要的是我們多年來沉淀的數據資產,通過打造生鮮行業標桿的大數據平臺,實現千億價值目標。
作者:河南商報記者 齊亞瓊 崔莉莉 王琦/文 張郁/圖
編輯:河南商報 郭爽
來源:河南商報

作者:河南商報記者 齊亞瓊 崔莉莉 王琦/文 張郁/圖
編輯:河南商報 郭爽
來源:河南商報

了解鮮易控股的人都知道,能夠啃下硬骨頭,源于前幾年的一系列布局和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