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制圖/楊芳芳 |
![]() |
鄭州一汽車銷售商停車場里停放著大量待銷車輛 河南商報記者 唐韜/攝 |
近段時間,是上市公司2017年度業績的集中公告期,河南商報記者梳理上市車企業績發現,受行業增速放緩、市場競爭加劇、補貼下降等因素影響,去年多家車企利潤遭遇斷崖式下跌。其中,跌幅最大的已達1111%。
【現狀】
多家車企業績下滑
主因是增速放緩、競爭加劇
近日,多家上市車企發布了2017年度業績報告。數據顯示,比亞迪、江鈴汽車、江淮汽車三家車企去年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均大幅下跌,但還處于盈利狀態。
海馬汽車發布業績快報,2017年海馬汽車歸屬于股東的凈利潤虧損9.94億元,同比下降531.9%。據了解,此次的虧損額,相當于海馬汽車此前五年歸屬于股東的凈利潤,是海馬汽車自2010年以來的首次虧損。
比海馬汽車虧損更嚴重的是一汽夏利。根據公告,2017年一汽夏利歸屬于股東的凈利潤虧損16.4億元,同比下降1110.64%。
對于營業收入、凈利潤的下滑,各家公司也給出了自己的解釋。
比亞迪表示,2017年業績下滑的主要原因是,集團傳統汽車業務銷量及收入下滑。而2018年一季度利潤的進一步下降是受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影響,尤其電動大巴業務,盈利情況將有較大幅度的下滑。
在江鈴汽車發布的《2017年度業績快報補充公告》里將利潤的大幅下挫,歸結為公司在2017年度加大了研發類管理費用和促銷費用的投入。
海馬汽車表示,公司汽車銷量同比下滑明顯,是受行業增速放緩、市場競爭加劇、內部產品結構調整等多方面因素綜合影響。
而一汽夏利稱,由于公司產品升級和結構調整尚未完成,近年來產銷規模的持續低迷導致的營銷網絡和品牌弱化等因素的影響,新推出的駿派D60改型和駿派A70等產品銷售情況低于預期,公司產銷出現一定程度的下降。
對此,有汽車專家表示,最近兩年,整個汽車行業的發展大勢是燃油車萎縮、新能源汽車高速增長。然而,新能源汽車的增長速度卻抵不上燃油車市場萎縮的速度。因此,才會出現增長乏力的現象。
河南源通汽貿集團馬長春說,新能源汽車是未來汽車市場的發展趨勢,隨著國家補貼的縮減,新能源汽車的成本優勢逐漸降低,未來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
【趨勢】
國產汽車“兩極分化”
將會越來越嚴重
盡管行業整體增長放緩,但還有幾家車企取得了不錯的業績。比如,以吉利為代表的自主品牌,在銷量和利潤方面均取得了不錯的業績。
根據吉利汽車的公告,2017年吉利汽車凈利潤同比翻倍,達106.34億元,同比增長108%。這也是2017年汽車行業中增長最高的企業。對此,吉利汽車表示,這主要得益于博越、帝豪GS、遠景SUV、帝豪GL四款車型銷量的強勢增長。
這四款車中,前三款都是SUV系列產品,在國產SUV中銷量都名列前茅。
2017年廣汽集團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08億元,同比增長71.53%。對于業績增長的原因,廣汽集團表示,主要因自主品牌廣汽乘用車新車型熱賣。而2017款廣汽傳祺GS8也是一款SUV產品。
與吉利汽車、廣汽集團相反,江淮汽車在公告中表示業績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受乘用車中SUV品類銷量下滑的影響。
有專家表示,近五年來,中國車市迎來了SUV產品的爆發式增長,但隨著各大車企紛紛布局SUV產品,這塊市場的競爭也開始空前的激烈,想要在SUV市場站住腳,就必須擁有出色的產品力,同時營銷上也不能放松。
對此,河南省汽車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蔣貢敏表示,汽車市場競爭未來將會更加激烈,市場兩極分化現象將會更加明顯,一些技術落后、體驗差等市場競爭力弱的產品必然會被淘汰。
【專家】
靠補貼為生的車企該醒醒了
2017年,新能源汽車國內市場全年產量79.4萬輛,銷量77.7萬輛,產銷連續3年居世界首位,多數車企的新能源汽車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績。高速增長與政府補貼有很大關系。根據江淮汽車發布的公告,2017年江淮汽車及公司子公司收到政府補貼累計3.92億元,其中與收益相關的政府補貼累計2.27億元。可以看到,如果扣除政府補貼,江淮汽車的盈利能力更加堪憂。
2018年2月12日,財政部等四部門發布《關于調整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根據成本變化等情況,調整優化新能源乘用車補貼標準,合理降低新能源客車和新能源專用車補貼標準。
對此,中國電動汽車百人理事會會長陳清泰認為,政策補貼只是為中國電動汽車發展提供生長空間和爭取時間,隨著市場的發展,政府應該適時退出干預。“政府希望由市場力量來推動新能源汽車的發展。”
北汽集團董事長徐和誼認為,新能源車現在主要的問題是價格貴,貴在了電池所占的40%。根據現在電池的技術進步發展來看,在2022年,新能源汽車成本將與燃油車持平。
“沒有創新,新能源汽車就沒有未來,創新要來自于由內而外的內生動力,而非是依賴政府補貼。”馬長春認為,新能源車企要扭轉這個思路,技術要緊跟消費者需求,否則就會被市場和消費者拋棄。
記者:河南商報 王磊彬
編輯:河南商報 郭爽
來源:河南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