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雨蒙蒙,天氣驟變微涼,路上來回車輛急急匆匆。路途奔波,唯有美食可以慰籍寒涼,前段時間熱播的《白鹿原》,劇中頻繁出現的油潑面,可勾引了一大批“吃貨們”的心,那又寬又勁道兒的面條,放上蔥花、辣椒面、調味料,繞上熱油,呲拉呲拉的響聲伴隨著香氣充盈著味蕾,讓人是垂涎欲滴,想立刻大快朵頤。
4月13上午,小秦川油潑面食材升級儀式在鄭州舉行,出席此次會議的企業代表有:一加一天然面粉全國餐飲渠道經理卞娟娟、鑫苑無添加大豆油總經理袁震、劍魚原湯雞粉創始人張安定、李家天然小磨香油總經理齊國偉、蜀正園“老匠究”豆肚副總經理李建、和喜來山林跑養豬肉全國餐飲渠道總經理許戰勝。
打出秦川文化
又一“西北小吃”逐鹿中原
自古中原腹地是必爭之地,如今變成了匯集全國各色美食的匯集地。尤其是最近,河南餐飲圈兒有一股“西北勢力”表現極為強勁,這不,說著說著小秦川油潑面強勢來襲!
作為小秦川油潑面創始人,盧慶闊介紹說,民以食為天,只有把握好當地人的口味,才能打開市場。近年來西北文化和美食受到大家追捧,小秦川油潑面可謂順勢而為。北方人以面食為主,但由于區域化、口味喜好不同,讓很多外來的面食很難與當地人口味相融合,最終黯然退出河南市場。
在解決外來美食如何適應河南本土口味問題上,盧慶闊說,我們把陜西原汁原味的油潑面進行了反復的研究改良。改良后的油潑面添加了秘制西紅柿炒洋芋和鹵肉片,打鹵汁中和了面的油膩,再放上肉片給面食增加食欲,堪稱最接河南“地氣兒”的油潑面。
對待看似碗大面少又辛辣上火問題上,盧慶闊說,每碗面的量在260克左右,換句話來說就是半斤的面,完全能夠滿足餓腹的食客,至于對辣椒忌憚的食客,“吃我們的面不用怕,里面添加多味中草藥,可以放心地大快朵頤。”
河南食材供應商“六大巨頭”為它站臺
西北小吃并不“小”
小秦川油潑面的辣椒,用的是秦椒,面碗也是專門前往河南禹州找專門打造,一個面碗五斤重,說是比臉大,仔細一看比頭還大,這就是西北的豪邁文化折射到一碗面上的符號表現。
河南商報記者現場評測了西北小吃的“頭號明星”——肉夾饃,外焦里嫩,鹵肉香嫩無膩,口感層次豐富,純手工制作,咬下一口咀嚼,頓時口腔香味四溢,讓人回味。
作為度夏消暑良品,小秦川的涼皮兒也堪稱一絕,以前鄭州人喜歡扎堆某個路邊小攤排隊等待購買手工涼皮,現在小吃們登堂入室,逐漸成大品牌餐飲的“座上賓”,可謂吃貨們之福也。
盧慶闊說,涼皮也是純手工制作,辣椒油專門采購秦椒制作而成,香而不辣,細化爽口,讓不吃辣椒的人愛上吃辣椒,就從這碗小吃開始吧。
當天食材合作簽約授牌現場,一加一天然面粉、鑫苑無添加大豆油、劍魚原湯雞粉、李家天然小磨香油、蜀正園老匠究豆肚、和喜來山林跑養豬肉六大品牌食材供應商依次上臺與小秦川油潑面創始人盧慶闊簽約食材合作協議,并交換簽約文件。
河南食材供應商“六大巨頭”為小秦川油潑面站臺,可謂河南餐飲圈兒、小吃界一大盛事!
說到食材升級,盧慶闊說,好的食材,就像青春期的男生遇見美女一樣讓人興奮,我們就是想讓西北美食與中原人口味相融合,進而面向市場推廣,讓喜愛西北小吃的吃貨們在門口就可以吃到西北味道,在他看來,味道只影響人的味蕾,文化才是打動內心永恒的東西。
作者:河南商報全媒體記者 趙琦編輯:孫亞男
來源:河南商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