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第一次見面時……
2007年元宵節,鄭州五一公園是我和“大黃”第一次“約會”的地方。
當時,鄭州市政府在五一公園舉辦元宵節煙花表演,為保障煙花活動的可靠供電,我跟著兩位班組老師傅帶著“大黃”趕到了現場。
沒錯,“大黃”就是我身邊的這位,一臺250千伏安的“拖掛式”應急發電車。
這是一次普通的保電任務,只要確保現場有備用電源電即可。然而,對我來說,這卻是一次十分難忘的經歷。

“拖掛式”應急發電車容量小、噪音大不說,接入操作還十分復雜。敷設電纜、做接頭, 一個多小時忙活下來已然是滿頭大汗。雖然整個操作流程在我的腦海里演練過數遍,但緊繃的神經還是沒有放松下來。

忙活完接線的我,本來準備休息一下,突然“嘭!”地一聲巨響,嚇得我一下就躥了起來,趕緊查看“大黃”是不是出了什么問題。但幾秒鐘后,看到夜空中盛開了一朵亮麗的“牡丹”,我才知道原來是煙花表演開始了。
這是我第一次和“大黃”一起執行保電任務,那時的我沒有什么保電經驗,與“大黃”的磨合也是剛剛開始,盡管準備得很充分,但是還是控制不住緊張的情緒,生怕稍不留神出點什么問題,不過還好,總算是圓滿地完成了任務。
時間一晃,8年過去了,我在成長,“大黃”也在變化。2015年12月,我們迎來了我上班以來最重要的一次保電任務——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政府首腦會議保電。
我非常有幸地參與了主會場保電。大家都是連軸轉,會議舉行那幾天,我和同事們基本都是72小時沒合眼。當同事推開會展中心高壓室的門,告訴我主會場燈光已經熄滅的時候,我才徹底松了口氣——我真怕籌備會上我立下的“軍令狀”落實不了。摸摸嘴角的胡茬,靠在和我共同守候了72個小時的400千伏安不間斷電源車上心里由衷默念了好幾遍:“好伙計,辛苦啦!”
我知道,從發生故障到普通發電車接入供電會有一個短暫的停電時間,而不間斷電源車能夠做到電源的不間斷切換。全靠這臺不間斷電源車我才敢在會前拍著胸脯保證當天會場供電“零差錯”。而TA也確實沒有讓我失望。從這次“約會”之后,我就開始對這臺不間斷電源車“情有獨鐘”了,許多重要保電工作都帶著TA。
2016年7月9日,新鄉發生特大暴雨災害,供電設施遭受嚴重沖擊。為了確保所有供電設施盡快恢復,在省公司的統一指揮下,與新鄉一水之隔的我們當天就接到緊急馳援的任務。9日晚上,我接到電話就趕到單位,帶了倆“大黃”去了新鄉,直接奔赴搶險救災指揮部保電。
10日中午,我和倆“大黃”在新鄉搶險指揮部院內先后到位。從發電車接入到10日晚上11點,我還是和“TA們”形影不離。平時收放十幾米長的電纜就不是件輕松的活,更何況下雨。當時人手少,幸虧“大黃”們自帶電動轉盤,不然電纜一旦卡住就耽誤大事了。
剛接入電源,我正在查看發電機運行情況的時候,突然一陣狂風刮過,一段樹枝被刮斷砸在了“大黃”身上。雖然只是劃掉一點漆,也讓我心疼得不得了,趕緊找來防水膠布給粘好。
那次幸虧帶了這種大容量的車載式應急發電車,發電機不用人員直接接觸就能自動啟動,下雨天操作,速度和安全性都比原來高不少。在回鄭州的路上我還給同事說:“還是這大家伙靠譜哇!”同事們都笑話我說我“移情別戀”了。



這些年,TA從運行方式到操作流程、從維護保養到故障處理都有了很大的變化。雖然我對這次活動現場的設備情況,負荷情況和接線方式都早已了然于胸,但是為了防止意外情況發生,在完成接入后,我還是按照圖紙制定了詳盡的故障應對預案。保電就要確保萬無一失!
“嘭!”發令槍突然在我旁邊打響,恍惚間似乎回到了十年前。這已經是我和“大黃”第十次在這里“約會”了。
十年前,參加這個活動的只有幾千人,今年有將近5萬人參加。十年前帶的那臺拖掛式發電車移動下位置就要費好大勁,現在電纜都能自動回收。十年前,我還是個毛頭小伙,現在雖然不敢說自己是保電專家,但也是個行家里手了。
2007年至今,我們的應急發電車無論是從容量上還是數量上都有了質的飛躍。
這11年,我們和“大黃”共參加大大小小保電工作1100余次。因為有些任務可能涉密,有時候我給家里打電話都會開玩笑說:“今天我就不回去了,要和我的‘大黃’約會去咯~”
作者:國網河南電力
來源:河南商報網
編輯:河南商報網 張梓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