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變幻不定,突然崛起的“超級物種”有可能瞬間顛覆一個知名品牌,如何打造好一個品牌,并讓品牌有強大生命力?
5月28日下午,2018中部餐飲大講堂·品牌季第二期邀請到北京新戶冷門戰略培訓創始人孫紹華授課。她以《品牌有因·用最少的資源打造強勢品牌》為題,講述了不與競爭對手比好壞、與競爭對手截然不同、對手無法模仿等冷門戰略三大特征,吸引了省內創業者踴躍聽課。
要點一:用品牌影響力搶占市場,而不是用產品去搶占?
孫紹華說,產能過剩、市場飽和度高的今天,所有沉浮在商海的創業者,絞盡腦汁想著如何找準市場,抓住消費者需求,開創出一個革命性的產品,但是慢慢都死在路上,用產品搶占市場還是用品牌影響力搶占市場?后者永遠都是有著絕對的速度和絕對的優勢。
如今,市場賣什么的都有,但是說出幾樣東西來,腦海里突然就會蹦出有限的幾個品牌,想吃漢堡了,不是肯德基和麥當勞,就是漢堡王和德克士,想買好車了,不是奔馳和寶馬,就是奧迪,想送老婆包包,不是LV和愛馬仕,就是香奈兒和古馳。
孫紹華說,大家都知道這些產品的成本價遠低于本身的售價,但卻為什么如此受大眾乃至全世界女性的青睞呢?
孫紹華說,通過品牌的打造力以及做了別人不愿涉足的制作方式,在最早的時候,沒有人認為兩片面包夾片肉和生菜,就能有那么大的市場。沒有人認為在工業革命發達時期的歐洲,機器早已代替手工,但就是堅持著手工制作皮包的LV享譽全球,成為了各國“敗家娘們兒”爭相追逐的產物,這就是品牌力。
要點二:不要等產品做好了再去做品牌
授課隨著臺上與臺下的互動變得愈加火熱,為了讓在場的聽眾真切感受到品牌的力量,孫紹華現場做一個實驗。
首先,所有來賓先品嘗兩個不同杯子的可樂,然后抽選其中的20名嘉賓判斷不同杯子的可樂分別是什么品牌,“你喝的可樂是百事可樂還是可口可樂?”對于這道現場測試題,結果很慘烈,判斷正確的只有兩個人!
實驗繼續,再拿上兩盤紅棗,讓實驗者再次品嘗說出紅棗的品牌,結果這次更慘,全軍覆沒,甚至有一位實驗者說,都挺甜的,只是個頭不一樣而已。
實驗結束,孫紹華說,剛剛實驗的結果,大家都看到了,靠口感是無法判斷產品好壞的,但從品牌角度入手,產品高下立見分曉。顧客不是專家,品牌是顧客賦予給它的光環。到底是好產品所以就是好品牌,還是因為好品牌所以成就好產品呢?孫紹華認為,企業除了產品質量保證(即守正)外,更應該重視品牌的塑造。
孫紹華說,當然,大家不要曲解我的意思,更不要懷疑我的價值觀,有質量,又安全健康的產品一定是基礎,但是只做產品不做品牌,那是行不通的,那就猶如閉門造車出門不合轍,不要等產品做好了再去做品牌。
更不要想著,用產品去打開市場的大門,如果不讓大眾消費者知道你,了解你,誰會去消費你的產品,認可你的產品?
要點三:何為冷門?是守正還是出奇?
冷門戰略就是不能追趕潮流,做行業不屑一顧的,也就是“冷門”,這就是真正的差異化。尋找差異化,創建品牌,其實就是要找好一個“冷門”,并將冷門推動成熱門。
孫紹華說,冷門是相對于熱門來說的,但冷門不是投機取巧,基礎一定是守正,然后再是出奇,所謂是,以正合,以奇勝。在冷門戰略中有三大特征:不與競爭對手比好壞,與競爭對手截然不同,對手無法模仿。
你所選擇的行業是冷門嗎?!
一波又一波的企業在商海中潮起潮涌,有的倒下死去,有的基業長青。那些倒下去的品牌,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沒有結合企業自身特點,對市場進行細化分析,只會盲目跟風,什么火就搞什么,什么是主流就往哪里靠,這才導致了在千軍萬馬之中成了炮灰。
有一句話這么說,賺錢的是品牌,養家的是產品,品牌如果沒有影響力,你的產品再再好都無法提升在大眾消費者心里的地位。
要點四:做品牌就是讓消費者來找你……
孫紹華認為,做生意,永遠追求的是:拼性價比、拼關系,賣面子、促銷、比拼質量、渠道上的隨意消費、需要用推銷維持、廣譜受眾認知度低、深入接觸了解選擇、經常轉向和挖坑。
做品牌,要追求的概念是:廣譜認知度高、LOGO自帶光環、絕對部分顧客優先選擇、不假思索、不受限于渠道、不用推銷和饑餓營銷、廣譜認知度高、品牌的選擇性指向性趨于一致、主導客戶選擇、引領跟風,選擇的盲目性較大、掘井。
結合孫紹華所講的內容,一言以蔽之就是:做生意是你去找消費者,做品牌是讓消費者來找你。
面對市場上眼花繚亂的戰略,在河南商報記者看來,無論哪種戰略,其實做品牌的道理是相通的:那就是一定先認清自己,選擇哪條路去努力要比一直去努力更重要!
作者:河南商報全媒體記者 趙琦
編輯:河南商報 孫亞男
來源:河南商報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