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新年經濟高峰論壇現場
2019年,民營企業面臨的國內外經濟環境仍然充滿不確定性。如何在不確定性中把握住確定?
2019新年經濟高峰論壇上,中央電視臺特約評論員、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城市和小城鎮發展中心研究員楊禹,三全集團董事長陳澤民,森源集團董事長楚金甫,嵩基集團董事長屈松記等大咖,一同碰撞思想、分享心得。大咖們的精彩演講讓到場者直呼“不虛此行”。
大咖觀點1 2019年民營企業關鍵詞:信心、信念、創新
“2018年是黑天鵝滿天飛、灰犀牛滿地跑的一年。”嵩基集團董事長屈松記說,過去一年經濟中各種危機與機遇層出不窮,讓企業應接不暇。
而說到2019年,企業家們給出最多的詞就是:信心、信念、創新。
“現在正是企業臥薪嘗膽的時候。”三全集團創始人、董事長陳澤民認為,企業的管理者沒必要對當下的問題過于悲觀,應該保持積極的心態。
屈松記鼓勵大家說,成功的路是走出來的,好企業是做出來的,未來是奮斗出來的。河南的民營企業要相信自己,不要過于受到外部環境的干擾,一心一意,瞅準自己的方向,做好自己的事情。“此時,也可以多進行團隊建設。”屈松記建議道。
企業如何創新?企業家們認為,要積極擁抱新事物、培養新思維。傳統企業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等手段,不斷增強企業的創新意識、創新水平和創新手段。另外,民營企業發展,眼光應該長遠一些,著眼未來市場開拓,為當下和將來的生存創造空間。
大咖觀點2 未來想成大事,要抱團打天下
“‘寧做雞頭不做鳳尾’這句話,害了很多傳統企業。”格局商學創始合伙人李軍說,過去傳統企業生存的基礎是信息不對稱下市場資源的極少數壟斷性配置,但是今天互聯網把這一切打破了。
2018年7月9日,小米在香港上市時,大家看到跟小米一起享受3000多億市值盛宴的,是以雷軍團隊為核心的472家公司,而這472家公司成立時,跟雷軍一毛錢關系都沒有,但是后來都成了小米的手機配件、智能產品和生活消費品相關的生態企業。小米用的就是資源整合。
“你可以用技術鏈條,可以用產品鏈條,你也可以用資本鏈條把大家穿在一起,這才是抱團打天下的方式。”李軍說,在未來再靠個人成不了什么大事。
李軍還認為,沒有所謂的傳統行業,也沒有所謂的新興行業,只有跟不上時代變革而死掉的行業和企業。老板是企業的最后一道天花板,企業家的格局如果打不開,企業家的思維、見識及企業的未來也會打不開。
大咖觀點3
2019年,做自己擅長的事
針對“2019年可能會是近10年里最差的一年,但卻是未來10年里最好的一年”這個說法,河南臺興房產有限公司董事長、中陸集團董事長王超斌認為,2019年經濟可能會有點寒冷,但大家不要怕,因為麥苗在寒冬中才能茁壯成長。
“經濟每一年都可能會下行,但是總有一些企業嶄露頭角。”UU跑腿執行總裁張茗淳認為,就UU跑腿來說,2019年還是做好自己,有良好的商業模式、健康的現金流等,不管大的經濟環境如何變化,都能更好地抵抗寒冬。
大咖觀點4
五種眼光看中國經濟
企業發展要結合實際
對于近期的經濟熱詞“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央電視臺特約評論員、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城市和小城鎮發展中心研究員楊禹表示,“百年未有”對企業來說,既是不確定性,也是風險。在不確定性中轉型升級必然有部分企業掉隊。但不確定性里也埋藏著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的機會、后來居上彎道超車的機會、獨辟蹊徑開創新局的機會。
如何把握機會?楊禹提出,企業家要用5種眼光看中國經濟的喜與憂:用全面眼光看中國經濟的好消息和壞消息;用全球眼光看中國經濟的成長性和局限性;用歷史眼光看增速換擋的陣痛與希望;用動態眼光看新舊動力的穩定接續;用務實眼光看“六個穩”的不同著力點。同時要有正確的“歷史觀”“大局觀”“角色觀”。
2019年,河南企業發展的道路應該是怎樣的?楊禹提到,要結合河南實際,助力中央和省內重點任務的完成?;诤幽献鳛檗r業大省、人口大省的實際情況,河南民營企業可以重點關注農業和制造業。
對于民營企業家來說,要在不確定性中把握確定,企業發展中,桎梏難突破,但立“志”就可行;發展初期難免有“稚氣”,多動腦筋,用智慧應對;發展或前或后不可避免,“致”于此,終將擺脫“滯”后,實現超越。
嘉賓金句
企業轉型要結合實際,要與時俱進。——河南臺興房產有限公司董事長、中陸集團董事長 王超斌
創新就是在很多新鮮事物面前要保持敏感度,你要知道自己的客戶需要什么,所有創新要圍繞這個點,才不至于在創新路上只顧著創新而跑偏了方向。企業要想做得久,短暫的利益要舍棄掉。——UU跑腿執行總裁 張茗淳
做自己最擅長的事,專注、專心,活下來。——河南新亞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 時曉莉
不要干那么多,一定要做窄自己,特別是中小企業。——福狀元創始人 吳軍峰
記者: 河南商報首席記者 吳軍 李興佳 記者 崔莉莉 閆夢園 張郁/圖編輯:河南商報 郭爽
來源:河南商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