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前,在原陽縣靳堂鄉趙廠村提起呂榮輝的名字,村里不少人都會說“這個孩子大學白上了,回家當農民”!兩年后的今天,村里人再提起他的名字,都會豎起大拇指,“這孩子能成事,有擔當,還是市人大代表!”
兩年間,呂榮輝做了啥,讓村里人對他的看法有了180度改變?1月13日,河南商報記者走進趙廠村,聆聽了呂榮輝返鄉創業的脫貧故事。
農村娃大學畢業回鄉種葡萄
新鄉市原陽縣靳堂鄉趙廠村地處黃河灘區,是遠近聞名的貧困村。90后小伙呂榮輝的父母是農民,在他們看來,只有上大學才能改變貧困現狀。2010年,呂榮輝考入沈陽農業大學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專業。讀大四時,呂榮輝便走出校門在遼寧一家農業公司工作。
2016年10月,經過深思熟慮的呂榮輝踏上返鄉之路,“我是學農業的,老家又號召年輕人返鄉創業,我也想為家鄉振興做出貢獻。種植葡萄收益大,好管理,工人想掌握培育技術并不難。”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呂榮輝和叔叔呂志勤、呂志成順利流轉了50畝耕地,全部種上了夏黑、陽光玫瑰等8種優質葡萄,并成立了裕明農牧專業合作社。
2017年,葡萄種植第一年,呂榮輝感到了巨大的壓力,他被村民說是“沒出息”!在村里人看來,一個大學生回家種地,他的大學“算是白上了”。
他種葡萄脫了貧,也帶動貧困鄉鄰就業創收
2018年,葡萄樹開始少量掛果。為了提升葡萄的口感,呂榮輝在種植過程中采取了“兩減一控”措施,即減少用藥、減少用肥、控制產量。前來采摘的人紛紛表示,“同樣的品種,這里的葡萄更好吃。”所有葡萄就地銷售,當年葡萄園收入7萬多元。
種植葡萄,讓呂榮輝一家成功脫貧。不僅如此,呂榮輝還格外照顧本村的貧困村民,在10名工人里,有7名是貧困村民。這些工人的工資按天結算,每人全年累計都在1萬元左右,最高的能拿1.3萬元。
2018年,呂榮輝被評為全市大學生返鄉創業脫貧摘帽典型,還被選為新鄉市人大代表。這下,呂榮輝的勁頭更強了。他又流轉了50畝耕地,其中17余畝已蓋好大棚種植蔬菜,其余的耕地全部種上葡萄。通過擴招工人,預計再帶動26名貧困村民就業,確保他們每人年收入在5000元以上。
呂榮輝還給自己種的葡萄注冊了“臻源農家”商標,并向當地農業部門提出了認證“無公害產品”的申請。呂榮輝對2019年充滿信心,他告訴河南商報記者,今年葡萄將進入豐產期,預計每畝產量2000多斤、凈收入1萬多元,年底前基本實現投資回本。
記者手記 返鄉創業天地寬
鄉村振興需要年輕人,農業發展需要新思路!社會轉型期的大背景下,越來越多的農村青年勞動力流向城市,致使農村老齡人口比重增加,農業發展缺乏“青春活力”。“農村缺人”,這讓呂榮輝體會頗深。缺啥人?缺有技術、有思路的年輕人。
與此同時,我們也看到,各級政府不斷加強對返鄉創業的扶植力度,發布相關文件、出臺各種優惠政策支持年輕人為鄉村振興貢獻力量。這在呂榮輝身上也有明顯體現——創業初期,呂榮輝獲得創業開業補貼5000元;因為貧困戶的身份,他獲得3萬元貧困戶發展產業補貼;2018年,獲批5萬元扶貧貸款……
用小葡萄實現“脫貧夢”并帶動鄉鄰奔小康,呂榮輝用行動告訴我們,返鄉創業天地寬,農村的舞臺照樣可以唱“大戲”!
編輯:河南商報 郭爽
來源:河南商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