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段偉朵成功搶麥提問
“習近平總書記出席2018年民營企業座談會時強調,要大力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壯大。請問,在鼓勵民營企業科技創新方面,科技部將采取怎樣的舉措?”3月11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新聞中心正在舉行記者會,大河報記者成功搶麥,為民營企業科技創新發問。
記者現場了解到,這場記者會邀請了科技部部長王志剛、副部長李萌、戰略規劃司司長許?、政策法規與創新體系建設司司長賀德方、資源配置與管理司司長張曉原就“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
18萬多戶高新技術企業,70%是民營企業
針對記者的提問,科技部部長王志剛介紹,民營企業中間有很多高技術企業,中國現在市場主體上億戶,企業數大概3000多萬戶,這3000多萬戶中間,高新技術企業大概有18萬多戶。這18萬多戶高新技術企業中間,70%是民營企業,很多民營企業在全國乃至全球,在其所在領域都是非常優秀的。
王志剛介紹,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對民營企業在科技創新方面也提出了很多殷切的期望。一個企業的發展有多方面,有企業的文化,有企業的發展理念,有企業涉足的領域,有企業自身的一些稟賦,以及企業管理方面的體制機制制度方面的安排,另外還有企業領導人自己的素質、自己的風格等等,包括企業的人文環境,都會對企業發展產生很大的影響。但是企業必然是以產品到社會上交換,最后形成自己的收入和利潤,然后來循環發展。
什么樣的產品受市場歡迎?王志剛表示,當然是科技含量高,有好的設計,有市場需求,并且價廉物美。成本永遠是企業的一個重要考量,所以企業搞創新是自然而然的,也是可持續發展的要求。人類因為對科學對技術的不斷追求,才不斷進步,企業也是如此。
“鼓勵民營企業這一塊,科技部和工商聯很多年以前就找了一些民營企業家來共同商量。”王志剛介紹,當時就說,從科技部來講,參與創新不問出身,國有、民營都一樣,規則公平,機會公平,盡量提供好的環境,好的規則,提供平等的機會,“這是我們要做的事情。”
國家重點實驗室也可落戶民企,關鍵看是否有好的科技創新戰略
此外,在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實施中,民營企業該如何發力,能否為他們支個招?
王志剛介紹,科技部和工商聯發布了一個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包括民營企業參加國家科技項目,并且在民企也建立了一些高水平的研發機構,包括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這是不分國有、民營,只分這個企業有沒有在科技創新方面有個很好的戰略。
王志剛說,只要企業愿意投身國家的創新驅動,并且以科技作為自己企業戰略發展的核心安排、制度安排、競爭力要素,吸引人才、管理各方面,圍繞這方面來展開,科技部在項目、創新平臺建設方面,都會一視同仁。
延伸
1.開展減輕科研人員負擔七項行動,打通“最后一公里”
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在科技體制改革舉措落地見效上下功夫,絕不讓改革政策停留在口頭上、紙面上。科技部接下來將會有哪些硬招、實招,讓科研人員不再為編制以及身份,還有日常中的填表報銷所累?
帽子、牌子、報銷、填表等方面有很多困擾,怎么讓科研人員有更好的科研環境?王志剛表示,科技部和相關部門一起開展減輕科研人員負擔七項行動,使得改革的“最后一公里”能夠落地。
2.中國打造創新型國家“三步走”戰略時間表敲定
我國打造創新型國家已有明確計劃,按照創新型國家標準,目前中國在多個方面已經提前達標。
王志剛說,創新型國家是整個中國“三步走”非常重要的內容。按照黨的十九大報告部署,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2035年要基本實現現代化,本世紀中葉要成為現代化強國。科技創新有“三步走”戰略,到2020年進入創新型國家,到2035年左右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到2050年要成為世界科技強國。就是說,中國的現代化進程必須把科技創新擺在核心位置,作為重要支撐和引領力量,也作為發展的重要動力。
記者: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段偉朵邵可強文王亞鴿攝影
編輯:河南商報 郭爽
來源:大河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