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電商平臺APP中搜索“代吵”,可以看到大量代吵架商品,通過電話、短信為“客戶”進行代吵架,價格從1元至99.9元不等;如果要用到地方方言,則需要加價;“服務”還分不文明罵架和文明罵人指導等,有商家聲稱,可以“罵到對方懷疑人生”。(據5月7日《北京青年報》)
“代吵服務”必須取締。代他人吵架不但違反公序良俗,而且用語言暴力傳播網絡戾氣。互聯網雖是一個虛擬空間,卻深遠影響現實。或許,線上這頭只是逞一時口舌之快的情感發泄或語言謾罵,線下那頭接收的卻是難以承受的壓力或痛楚。信息化時代讓地球變得扁平,消費群體跨越地域限制,電商平臺具有較高的開放性,一些“奇葩”商品也呼之而出。不僅是“代吵服務”,此前還出現過赤裸裸宣揚暴力的“代打人服務”。這些滿足他人“壞趣味”的服務害處不小:踐踏了情理,違背了人性道德和法理,助長了凡事訴諸語言暴力的網絡惡習,也使電商平臺淪為藏污納垢之地。
審核上線商品或服務,是電商平臺應盡的義務,“代吵服務”的上架,暴露了審核不嚴的短板。監管部門需及時出手,督促電商平臺履職盡責,提高相關行為的違法成本,減少和杜絕同類事件的發生,讓互聯網及電商行業擁有更健康的發展環境。
作者:孔德淇
編輯:河南商報 王瑩
來源:河南日報


“代吵服務”必須取締。代他人吵架不但違反公序良俗,而且用語言暴力傳播網絡戾氣。互聯網雖是一個虛擬空間,卻深遠影響現實。或許,線上這頭只是逞一時口舌之快的情感發泄或語言謾罵,線下那頭接收的卻是難以承受的壓力或痛楚。信息化時代讓地球變得扁平,消費群體跨越地域限制,電商平臺具有較高的開放性,一些“奇葩”商品也呼之而出。不僅是“代吵服務”,此前還出現過赤裸裸宣揚暴力的“代打人服務”。這些滿足他人“壞趣味”的服務害處不小:踐踏了情理,違背了人性道德和法理,助長了凡事訴諸語言暴力的網絡惡習,也使電商平臺淪為藏污納垢之地。
審核上線商品或服務,是電商平臺應盡的義務,“代吵服務”的上架,暴露了審核不嚴的短板。監管部門需及時出手,督促電商平臺履職盡責,提高相關行為的違法成本,減少和杜絕同類事件的發生,讓互聯網及電商行業擁有更健康的發展環境。
作者:孔德淇
編輯:河南商報 王瑩
來源:河南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