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五到十年,新能源汽車無疑是最吸引人的賽道之一。
隨著全國范圍內打造綠色貨運示范城市的浪潮,新能源物流領域迎來了新的產業機遇。
在河南安陽,德力新能源這個商用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新起之秀正在摩拳擦掌,積蓄力量。
新能源汽車蓬勃發展的同時,也迎來了百年不遇的“風口”。
如同當年蘋果iOS和谷歌的安卓手機操作系統給手機行業帶來的顛覆性變革一樣,誰率先搶占“智能汽車操作系統”的制高點,就將把握未來汽車產業的核心命脈。
全國人大代表、哪吒汽車創始人兼董事長、河南德力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董事方運舟建議:組建“國家隊”,發展中國智能汽車操作系統。
河南商報記者 郭丁然 受訪者供圖
【發展】
未來5年目標100億
隨著傳統能源價格不斷攀升的和環境污染日益嚴重,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已經成為未來世界汽車工業發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新能源物流車因節能環保、操作簡單、舒適沒有噪音等優勢,已逐漸成為城市物流配送領域的首選用車。
在河南安陽,河南德力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成立僅3年,卻已經開始為自己的5年計劃,邁出堅實的步伐。
“在國家十四五的開局之年,我們定下未來五年的目標是實現年銷售額100億元。”全國人大代表、哪吒汽車創始人兼董事長、河南德力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董事方運舟告訴河南商報記者。
河南商報記者了解到,2017年,河南德力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注冊成立。2018年7月25日,河南省發改委批復同意建設河南德力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簡稱德力汽車)年產2萬輛純電動商用車項目。
據介紹,項目總投資40億元,總占地面積1900畝,將建設自動化車身主線及研發中心、物流中心等設施,整個工廠突出“環保、柔性、智能、標準化”的設計理念,總體工藝達到國內先進制造水平。
2019年1月,德力下線第一批新能源商用車。至此,河南商用新能源汽車領域又多了一匹黑馬。
【行業】
新能源商用車將迎來快速增長期
“受疫情影響,2020年德力產銷1000余臺,產值約2億元。”方運舟介紹。經過與市場的磨合,德力汽車的產品在逐步地受到市場認可和客戶的尊重。目前,德力的主要客戶主要集中在河南、山西。
汽車產業供應鏈復雜,新建立的汽車企業都會經歷產能爬坡,德力的產能正處于這個階段。
“2021年德力的目標是計劃年產銷8000-10000輛車。”方運舟表示,接下來,德力汽車將進一步在河南省內更多城市拓展,還將與哪吒汽車共享浙江、江西等全國省份的市場資源優勢向全國進軍。
這樣的底氣一方面來自于對產品的自信,也依托于產業的紅利期。
河南商報記者了解到,2020年全國范圍內共銷售新能源物流車5.8萬輛,其中全國46個綠色貨運示范城市合計銷售3.98萬輛,起著中流砥柱的作用。
以鄭州為例,2020年鄭州新能源物流車銷量為2066臺,位居全國綠色貨運示范城市第四。鄭州上升成為國家中心城市并積極打造國際物流樞紐之后,物流業的發展更是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對公路運輸交通工具的質和量有了更高的要求。
2019年4月,鄭州市出臺《鄭州市新能源汽車替代專項行動方案(2019-2020)》(以下簡稱《方案》)。其中規定,2020年12月底前,鄭州市城市建成區公交車、出租車、城市輕型物流配送車、環衛作業車等領域全部更換為新能源車。
此外,2019年7月鄭州市又出臺了《關于鄭州市推進運輸結構調整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規劃到2021年,鄭州市建成區物流配送車、郵政快遞車輛全部實現純電動化。
這樣類似的政策,廣泛存在于全國的綠色貨運示范城市。
可以預見,2021年國內將迎來商用新能源汽車的一個增長高峰。
【賦能】
將帶動更多產業鏈企業落戶河南
汽車是一個涉及眾多產業供應鏈的行業。一家汽車企業的興起,不僅是帶來了汽車本身的產值,還將帶動整個產業鏈在一個地區的布局和發展。
方運舟向河南商報記者介紹,未來,德力汽車還將在新能源重卡(80-100噸)、環衛車輛、公務出行MPV車輛方面發力。研發方面,將在純電動車型優化、增程式車型、氫燃料電池汽車等多個方面展開研究。
從產業角度,德力汽車將與上下游企業聯動,帶動一批產業相關企業落地河南。
他表示,目前正在與寧德時代、時代電機電控洽談落戶安陽。未來還將帶動更多智能化技術產業相關企業落戶河南。
“通過整車帶動一系列智能化技術企業落地,助力河南新能源汽車產業向智能型汽車轉變。”方運舟說。
方運舟還建議,新能源汽車產業投資較大,希望河南各地政府能建立相關的產業引導基金,吸引優質新能源企業落地。產業的快速發展需要高素質人才帶動,可以在人才引進的政策優惠上繼續加大力度。
【現狀】
產業蓬勃發展,但缺少中國智能汽車操作系統
2020年2月,國家發改委等十一部委聯合發布《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發展智能汽車確立為汽車強國戰略,規劃在2025年實現有條件自動駕駛。2020年10月20日,國務院公布新能源汽車2021-2023發展規劃:規劃中明確提出加快車用操作系統開發與應用。
作為國家新能源汽車專家、國家新能源汽車標準委員會委員,方運舟深耕新能源汽車領域技術研究開發十五年。他介紹,目前國內的主機廠(即汽車生產企業)現在都沒有自己的智能計算平臺,國外主機廠也只有奧迪和特斯拉等極少數企業進行了產業化。
“目前(相關企業)都是封閉的方案,不能做到開源共享,不能有效地實現跨界融合。”方運舟告訴河南商報記者,汽車操作系統除了實時可靠,還要能實現開放和共享,就像電腦和手機系統一樣,以后的汽車應用軟件開發,能像手機APP一樣,利用社會資源參與到汽車開發,拓展汽車的功能。
新的智能計算平臺架構,將打破原有的垂直化封閉的產業鏈,橫向打通交叉領域,充分利用社會化的資源,跨界融合。
【建議】
組建“國家隊”制定行業標準,引導中國汽車操作系統發展
今年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方運舟帶來了他的建議:組建“國家隊”,制定中國汽車操作系統的發展綱領和行業標準,鼓勵和引導中國汽車操作系統的發展。
方運舟向河南商報記者介紹,目前,軟件在大型乘用車的成本中占10%左右,而預計到2030年將占整車成本的30%。
“軟件公司和其他數字服務企業正從目前的二、三級供應商逐步成為整車企業的一級供應商。”方運舟說。
中國想要真正借助新能源汽車產業實現汽車產業的彎道超車,打造中國智能汽車操作系統勢在必行。
此外,發展智能網聯汽車、推動中國智能汽車操作系統的開發與應用,還涉及國家戰略與安全。例如,當智能車輛輛操作系統受到惡意攻擊并被攻破時,采用該操作系統的大量的車輛將會處于失控的狀態,由此帶來的對社會安全的威脅是難以估量的。
具體來講,他建議組建“國家隊”,即成立國家專家組,制定中國汽車操作系統的發展綱領,產業政策和發展方向。制定中國汽車操作系統的準入原則與資質。
同時,設立重大技術專項基金,組織和協調企業與科研研究院所進行核心技術攻關;設立產業引導基金和產業發展基金。鼓勵和協調中國汽車操作系統產業鏈的發展等措施。
他還提出,要鼓勵和引導中國操作系統的產業生態發展,建設中國操作系統數據平臺與安全中心;加強車輛操作系統的安全防范和安全監控等共計7項措施。
“汽車操作系統平臺是重構智能網聯汽車的產業鏈和技術鏈的基礎,是我們必須掌握的關鍵技術。”方運舟認為,正如10年前手機智能操作系統的出現,對手機產業帶來的變革一樣,這是站在行業制高點上的競爭,在這一競爭中失去自主技術與自主能力,意味著失去汽車50年甚至更多年的發展機遇。
(編輯:劉夢鴿 施尚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