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報記者 孫超 通訊員 馬利君
“丹東紅顏是顧客最喜歡的草莓品種之一,個大皮薄,汁水飽滿,甜度與顏值并存,這第二茬新長出來的草莓每天都供不應求。”3月29日,位于郟縣安良鎮王平莊村西部的家合農場里游客熙熙攘攘,陳攀科和陳上攀兄弟倆也在忙著采摘草莓,“都是老顧客,微信下單,一會兒得送貨去。”兩兄弟堅定而自信的笑容感染著身邊的每一個人。
陳攀科和陳上攀兩兄弟早年在上海打工,父親中年得病,兄弟倆人早早地挑起了家庭的重擔,2007年,哥哥陳攀科來到上海打工,小他4歲的弟弟陳上攀大學畢業后也來到上海和哥哥一起打工創業。王平莊村兩委干部了解到陳攀科和陳上攀兩兄弟在外創業,就找到了哥倆問有沒有回鄉的意愿,村里、鎮里都可以提供幫助,兄弟倆當時正愁家里無人照料重病的父親,便趁此機會返鄉了。
返鄉后,兩人在村兩委的幫助下考察了養殖、果樹種植、大棚種植等多個項目,最后選擇了見效較快、群眾喜愛的大棚草莓。由于兄弟倆勤學好問,頭腦靈活,掌握了一定技術后,在村干部的幫助下創立了家合農場,農場里建起10座草莓大棚,種植了甜查理、丹東紅顏、丹梅一號、章姬、隋珠等多個草莓品種;為充分利用土地資源,他們又考察引進了夏黑、紅地球、金手指、玫瑰香、早甜多等多個葡萄品種,形成了占地18畝的中型葡萄園。大棚草莓和葡萄園調理土壤只用有機肥、芝麻餅、牛糞,長出的草莓和葡萄不但汁多味美,而且天然健康,游客都是直接吃,因此廣受歡迎,每年的12月至6月是草莓采摘季,7月到10月是葡萄采摘季,一年將近11個月,游客不斷,訂單不斷。
家合農場共流轉土地70余畝,種植的草莓和葡萄大大提高了土地效能和產值;農場雇傭工人18名,月工資人均2000元,增加了群眾收入,是安良鎮實現“人才回歸、帶富鄉鄰”的一個縮影。
據了解,今年以來,安良鎮以人才振興促鄉村振興,大力實施鄉村振興人才培育工程、回歸工程和引進工程。在鎮黨委的安排下,各村全面開展鄉土人才大排查,通過向在外務工、創業的成功人士展示安良鎮的資源優勢、區位優勢及現行的政策方向吸引人才回歸。1月份以來,全鎮返鄉創業中青年共計16名,其中張莊村王亞璽回村里創立了箱包廠、安南村陳大攀在蜂劉村創辦了玻璃廠、王平莊村姬進峰在浙江掌握技術后回村建了一個減速電機廠、高樓村郭小寧從禹州搬回了一個面筋廠、肖河村邢東東從鄭州學成歸來創辦了防水建筑材料廠……這些小型企業解決了村里的閑置資源和勞動力,帶來了成功的技術和經驗,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只有將人才育出來、留下來、引進來,才能實現鄉村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全面振興。”安良鎮黨委書記張建政說。(編輯:劉夢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