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山縣把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作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充分利用革命老區紅色資源優勢,傳承紅色基因,整理紅色歷史,鋪開紅色宣講,開發紅色旅游,拓展線上推送,征集紅色作品,推進惠民工程,精心組織,認真謀劃,高標準開展黨史學習教育。
整理紅色歷史。該縣編寫了《魯山縣革命老區發展史》,將革命遺址、歷史古跡、發展成效匯集成書,主要包括 1928 年中共魯山小組和魯山特別支部建立的歷史,鄧小平、劉伯承、陳毅等領導人在魯山的活動軌跡,鄧小平《躍進中原的勝利形勢與今后的政策策略》重要報告和鄧小平市場經濟萌芽的歷史,組織黨員干部學習,引導黨員干部在重溫紅色經典中尋求理想之光、在學習革命先烈中汲取奮斗之力、在對比時代變遷中強化擔當之要,當好時代答卷人,干出一片新天地。
鋪開紅色宣講。組建“黨史理論宣講隊”深入基層宣講黨史,在張良鎮芹菜溝村紅色教育基地——殷嶺慘案遺址,宣講隊成員以“紅色魯山”為題進行宣講,分別講述了魯山革命歷史,講述了魯山人民為中國革命做出的重大貢獻、巨大犧牲和領導全區開展組織建設、武裝建設的艱辛歷程,講述了《鄧小平在魯山》的故事;烈士義務守陵15載的魯山老人范欽憲專題作了安葬紅軍遺骨的報告,讓廣大黨員干部在學習歷史、傾聽故事中得到精神洗禮。
開發紅色旅游。將黨史學習教育與文旅融合發展結合起來,大力推進花瓷古鎮、七夕文化產業園等重大文旅項目,加快“三都一地”和紅色場館建設,發展多彩田園、休閑采摘等革命老區溝域旅游,成功舉辦“中國牛郎織女文化之鄉——九姑娘花開在魯山”、“梨花鄉里話豐年——魯山縣首屆酥梨文化節”等系列活動,籌劃舉辦桃花節、杜鵑花節、紅石崖桐樹花攝影大賽等,引導廣大群眾參與其中,以花為媒、以節會友,以實際行動踐行黨史學習。
拓展線上推送。在“云上魯山”開設黨史專題講座,開辟“黨的故事我來講”“革命遺址大家拍”等專欄,組織學校開展“小小紅軍志愿者”“童心向黨·唱支紅歌給黨聽”等主題活動。通過網絡平臺直播“‘走’進魯山鄧小平紀念館”等節目,超過數萬觀眾跟著講解員的腳步重溫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的情景。借助老黨員、道德模范、新時代文明實踐理論宣講志愿者等力量,開展新時代宣講志愿服務活動,截至目前,已開展宣講 60 多場次,10 多萬人受教育。
征集紅色作品。組織開展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 100 周年優秀文藝作品征集活動,活動由 7個協會共同發起,征集作品涵蓋散文、詩詞、攝影、美術、書法、歌曲、民間工藝等。截至目前,已征集到文藝作品 300 余件,囊括老家魯山、絲路源頭、非遺傳承、幸福家園、薪火相傳、朝花夕拾等一大批作品,活動將于 6 月上旬評出各類獎項,“七一”前夕組織表彰及展覽活動,并對征集作品進行公開發表、結集出版、刊發推送、展覽展示等,充分展現魯山百年歷史變革,獻禮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
推進惠民工程。開展“送戲下鄉”“舞臺藝術送基層”“戲曲進校園”“文藝進萬家 健康你我他”等惠民演出 100 余場次,豐富了群眾精神文化生活;邀請平均年齡超過 60 歲的山花樂團深入25 個鄉村演出,唱響紅色經典、歌頌黨的恩情;組織文藝志愿者深入 10 多個鄉鎮創作村歌,助推美麗鄉村建設,目前已創作完成《來到林豐遇到你》等 2 首村歌,并全網發行;邀請河南省文學院專業作家、《莽原》雜志社主編王安琪為興源高中師生及魯山文學愛好者開辦文學創作專題講座,提高魯山本土作家寫作水平,繁榮魯山文藝創作。(編輯:劉夢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