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報記者肖風偉 通訊員蔡麗
12月8日,信陽市“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系列新聞發布會潢川專場新聞發布會上,潢川縣縣長蘭恩民介紹了在脫貧攻堅中,該縣鴨、蝦、米、花產業的不俗表現。

潢川位于信陽市中部,是中華黃姓發源地,全國44個交通樞紐城市之一,面積1666平方公里,人口89萬。全縣共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22738戶、85342人。
脫貧攻堅戰打響后,潢川縣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政治任務、第一民生工程,持續貫徹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下足“繡花”功夫,2019年5月,以零漏評、零錯退的成績,順利通過貧困縣脫貧摘帽驗收。截至目前,全縣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圓了潢川人幾千年的脫貧夢想。
“我們充分利用資源稟賦,有效發揮自身優勢,大力推進產業扶貧,走出了一條產業興旺、農民富裕的新路子。”潢川縣縣長蘭恩民說,通過實施“多彩田園”示范工程,壯大鱉鴨豬蝦花粉面茶八大扶貧產業,發展產業扶貧示范基地60個,帶動貧困戶1.3萬戶4.9萬人。
圍繞做大“一只鴨”,依托“世界鴨王”華英集團,建成全國鴨行業首個無疫小區,讓更多的華英產品走進“國民餐桌”。
圍繞做美“一枝花”,加快品牌提升,加強文旅融合,花木種植面積28萬畝,從業人員10多萬人,帶動貧困戶8046戶24942人。
圍繞做優“一粒米”,擦亮中國優質糯米之鄉品牌,發展訂單農業,全縣種植糯稻30萬畝,帶動8136戶25221名貧困戶。
圍繞做紅“一只蝦”,小龍蝦養殖面積38.2萬畝,蝦稻共作27.3萬畝,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形成了“南有潛江、東有盱眙、北有潢川”的三足鼎立之勢。值得一提的是,潢川縣“稻蝦共作”扶貧模式已成為全國產業扶貧案例,在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河南省新聞發布會上,省委書記王國生還點贊了潢川“稻蝦共作”扶貧模式。(編輯 呂瑞天 施尚景)
12月8日,信陽市“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系列新聞發布會潢川專場新聞發布會上,潢川縣縣長蘭恩民介紹了在脫貧攻堅中,該縣鴨、蝦、米、花產業的不俗表現。

潢川位于信陽市中部,是中華黃姓發源地,全國44個交通樞紐城市之一,面積1666平方公里,人口89萬。全縣共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22738戶、85342人。
脫貧攻堅戰打響后,潢川縣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政治任務、第一民生工程,持續貫徹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下足“繡花”功夫,2019年5月,以零漏評、零錯退的成績,順利通過貧困縣脫貧摘帽驗收。截至目前,全縣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圓了潢川人幾千年的脫貧夢想。
“我們充分利用資源稟賦,有效發揮自身優勢,大力推進產業扶貧,走出了一條產業興旺、農民富裕的新路子。”潢川縣縣長蘭恩民說,通過實施“多彩田園”示范工程,壯大鱉鴨豬蝦花粉面茶八大扶貧產業,發展產業扶貧示范基地60個,帶動貧困戶1.3萬戶4.9萬人。
圍繞做大“一只鴨”,依托“世界鴨王”華英集團,建成全國鴨行業首個無疫小區,讓更多的華英產品走進“國民餐桌”。
圍繞做美“一枝花”,加快品牌提升,加強文旅融合,花木種植面積28萬畝,從業人員10多萬人,帶動貧困戶8046戶24942人。
圍繞做優“一粒米”,擦亮中國優質糯米之鄉品牌,發展訂單農業,全縣種植糯稻30萬畝,帶動8136戶25221名貧困戶。
圍繞做紅“一只蝦”,小龍蝦養殖面積38.2萬畝,蝦稻共作27.3萬畝,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形成了“南有潛江、東有盱眙、北有潢川”的三足鼎立之勢。值得一提的是,潢川縣“稻蝦共作”扶貧模式已成為全國產業扶貧案例,在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河南省新聞發布會上,省委書記王國生還點贊了潢川“稻蝦共作”扶貧模式。(編輯 呂瑞天 施尚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