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報記者 孫超 通訊員 丁浩
“謝謝戶政科,謝謝康科長,要不是你們的努力,我可能一輩子都是黑戶了。”4月21日上午,平頂山郟縣堂街鎮段李莊村四組村民李國慶拿著一面寫有“人民公仆為人民•關愛孤寡暖人心”的錦旗來到郟縣公安局戶政科,向該科科長康曉紅和堂街派出所戶籍民警夏亞鴿表達謝意。
把群眾當成親人
李國慶今年68歲,多年前,他與妻子大吵一架后離家出走,沒有帶任何證件,不得已輾轉各地打工。2005年時經老鄉介紹,他在西安碑林區一家屬院做門衛,一干就是15年,其間很少與家人聯系。2020年11月,全國第七次人口普查時,他被發現戶口已注銷,手機卡、工資卡都是用朋友的身份證登記辦理的。今年春節前,他回到郟縣老家,與村黨支部書記一起到堂街派出所辦戶口。

戶籍民警夏亞鴿了解這一情況后,立即向科長康曉紅作了匯報。接下來,二人入村走訪,查詢戶籍檔案,又聯系李國慶打工的社區及所屬派出所,經提交一系列材料后,最終為他辦理了戶口簿和身份證。感激不盡的李國慶送去了錦旗。
像這樣的入戶走訪補錄戶口,康曉紅每年都要經歷很多次。面對群眾的感謝,她總是輕輕一句“這是我的職責,不給辦就是失職”,便一笑而過。
戶政工作看似平凡,卻是公安機關面向人民群眾的一個重要窗口,也是群眾了解公安機關的一面鏡子。民警的一舉一動都代表著政府及公安機關的形象。作為一名有著20年黨齡的老黨員,康曉紅深知這一點。因此,康曉紅要求,每月25日,負責戶籍的同志下班后都要回到局里進行集體學習,戶政科機關及15個派出所戶籍室的每一個民輔警都要做到文明用語、行為規范。
“把每一個來辦事的人都當成自家親人看待。”康曉紅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在她的嚴格要求和督促下,戶政科機關8名同志在近3年來,榮獲市(縣)優秀黨員4人次,優秀輔警3人次,市(縣)先進工作者兩人次。戶籍業務更是零投訴,得到轄區群眾一致好評。
把工作保質保量完成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去年2月6日晚11點左右,康曉紅接到上級指令——對3000余人進行信息比對。
時間緊任務重,容不得片刻猶豫。她隨即逐一撥打電話,不到半個小時,15名戶籍工作人員全部到崗,隨即開始工作。凌晨3點,所有信息比對完畢并如期匯報。
去年2月9日晚,又有8000余條信息需要核查,她又帶領全體人員星夜兼程,最終在清晨6點完成任務。
緊接著,去年2月12日、2月16日、2月22日,又有近3萬條信息零失誤比對完畢,為全市和郟縣疫情防控指揮部的正確決策提供了可靠保障。
在疫情防控最緊時期,去年2月4日8時,轄區李女士打電話稱兒子剛出生10天,尚未入戶,但因病需到市區住院,急需辦理戶籍。得知情況后康曉紅立即與轄區戶籍民警聯系,通過視頻為李女士的兒子辦理了入戶,并立即告知對方身份證號碼,不到9時,患兒入院手續即辦理完畢。
把便民服務深入細化
去年以來,在康曉紅的倡導下,郟縣公安局戶政科主動作為,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針對老年人群體的特殊需求以及日常生活涉及的高頻戶政事項,在全縣各戶籍室率先開辟禮讓老人、老年人優先辦理業務的“綠色通道”,在柜臺放置了老人需要的急救藥品、老花鏡,增設了辦證引導員,并繼續保留現金、銀行卡支付等傳統的繳費方式。

今年4月上旬,渣園派出所來了一位70多歲的老人,拿著身份證支支吾吾說要辦理戶口簿,而身份證上的地址顯示是白廟鄉,也就是說按規定她應去白廟派出所辦理。但老人說,自己娘家在渣園鄉,不想和前夫共用一個戶口簿。當民警王瑞琳詢問她想遷往哪里時,老人突然開始大哭。后來,考慮到老人的情感需求,王瑞琳請示了康曉紅,為老人重新立了戶。拿著新戶口簿,老人開心地笑了。
付出總有收獲。2010年、2015年、2017年,康曉紅先后三次被市公安局授予三等功;2016年3月,被市公安局評為全市公安工作先進個人;2020年3月,被市公安局評為市公安機關優秀人民警察;2020年6月,被郟縣公安局評為優秀共產黨員;2020年11月,被評為市抗疫先進個人和優秀共產黨員。
一張小小的身份證,戶口簿上簡簡單單的幾行字,雖然看似不起眼,但卻是個人成為國家公民的象征,也是國家對個人的承認。“群眾的需要就是我們努力的方向,作為戶籍警察,我們要有一顆執著的心,切實為人民群眾排憂解難,把人民群眾的滿意作為工作的目標和追求。”康曉紅說。(編輯 呂瑞天 劉夢鴿)
“謝謝戶政科,謝謝康科長,要不是你們的努力,我可能一輩子都是黑戶了。”4月21日上午,平頂山郟縣堂街鎮段李莊村四組村民李國慶拿著一面寫有“人民公仆為人民•關愛孤寡暖人心”的錦旗來到郟縣公安局戶政科,向該科科長康曉紅和堂街派出所戶籍民警夏亞鴿表達謝意。
把群眾當成親人
李國慶今年68歲,多年前,他與妻子大吵一架后離家出走,沒有帶任何證件,不得已輾轉各地打工。2005年時經老鄉介紹,他在西安碑林區一家屬院做門衛,一干就是15年,其間很少與家人聯系。2020年11月,全國第七次人口普查時,他被發現戶口已注銷,手機卡、工資卡都是用朋友的身份證登記辦理的。今年春節前,他回到郟縣老家,與村黨支部書記一起到堂街派出所辦戶口。
戶籍民警夏亞鴿了解這一情況后,立即向科長康曉紅作了匯報。接下來,二人入村走訪,查詢戶籍檔案,又聯系李國慶打工的社區及所屬派出所,經提交一系列材料后,最終為他辦理了戶口簿和身份證。感激不盡的李國慶送去了錦旗。
像這樣的入戶走訪補錄戶口,康曉紅每年都要經歷很多次。面對群眾的感謝,她總是輕輕一句“這是我的職責,不給辦就是失職”,便一笑而過。
戶政工作看似平凡,卻是公安機關面向人民群眾的一個重要窗口,也是群眾了解公安機關的一面鏡子。民警的一舉一動都代表著政府及公安機關的形象。作為一名有著20年黨齡的老黨員,康曉紅深知這一點。因此,康曉紅要求,每月25日,負責戶籍的同志下班后都要回到局里進行集體學習,戶政科機關及15個派出所戶籍室的每一個民輔警都要做到文明用語、行為規范。
“把每一個來辦事的人都當成自家親人看待。”康曉紅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在她的嚴格要求和督促下,戶政科機關8名同志在近3年來,榮獲市(縣)優秀黨員4人次,優秀輔警3人次,市(縣)先進工作者兩人次。戶籍業務更是零投訴,得到轄區群眾一致好評。
把工作保質保量完成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去年2月6日晚11點左右,康曉紅接到上級指令——對3000余人進行信息比對。
時間緊任務重,容不得片刻猶豫。她隨即逐一撥打電話,不到半個小時,15名戶籍工作人員全部到崗,隨即開始工作。凌晨3點,所有信息比對完畢并如期匯報。
去年2月9日晚,又有8000余條信息需要核查,她又帶領全體人員星夜兼程,最終在清晨6點完成任務。
緊接著,去年2月12日、2月16日、2月22日,又有近3萬條信息零失誤比對完畢,為全市和郟縣疫情防控指揮部的正確決策提供了可靠保障。
在疫情防控最緊時期,去年2月4日8時,轄區李女士打電話稱兒子剛出生10天,尚未入戶,但因病需到市區住院,急需辦理戶籍。得知情況后康曉紅立即與轄區戶籍民警聯系,通過視頻為李女士的兒子辦理了入戶,并立即告知對方身份證號碼,不到9時,患兒入院手續即辦理完畢。
把便民服務深入細化
去年以來,在康曉紅的倡導下,郟縣公安局戶政科主動作為,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針對老年人群體的特殊需求以及日常生活涉及的高頻戶政事項,在全縣各戶籍室率先開辟禮讓老人、老年人優先辦理業務的“綠色通道”,在柜臺放置了老人需要的急救藥品、老花鏡,增設了辦證引導員,并繼續保留現金、銀行卡支付等傳統的繳費方式。
今年4月上旬,渣園派出所來了一位70多歲的老人,拿著身份證支支吾吾說要辦理戶口簿,而身份證上的地址顯示是白廟鄉,也就是說按規定她應去白廟派出所辦理。但老人說,自己娘家在渣園鄉,不想和前夫共用一個戶口簿。當民警王瑞琳詢問她想遷往哪里時,老人突然開始大哭。后來,考慮到老人的情感需求,王瑞琳請示了康曉紅,為老人重新立了戶。拿著新戶口簿,老人開心地笑了。
付出總有收獲。2010年、2015年、2017年,康曉紅先后三次被市公安局授予三等功;2016年3月,被市公安局評為全市公安工作先進個人;2020年3月,被市公安局評為市公安機關優秀人民警察;2020年6月,被郟縣公安局評為優秀共產黨員;2020年11月,被評為市抗疫先進個人和優秀共產黨員。
一張小小的身份證,戶口簿上簡簡單單的幾行字,雖然看似不起眼,但卻是個人成為國家公民的象征,也是國家對個人的承認。“群眾的需要就是我們努力的方向,作為戶籍警察,我們要有一顆執著的心,切實為人民群眾排憂解難,把人民群眾的滿意作為工作的目標和追求。”康曉紅說。(編輯 呂瑞天 劉夢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