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我曾聽到的‘三大年’,是指縣里開展的‘改革創新年’‘產業發展年’‘能力作風建設年’活動。這種形式可不賴,畫面好看,配的旋律也好聽,讓人以一種舒服的方式了解和掌握了很多信息。”10月22日,平頂山市魯山縣魯陽街道大同社區居民謝丹丹說。
近期,魯山縣委宣傳部通過“尋美魯山”視頻號推出23期微視頻,先后對該縣黨代會、縣“兩會”精神進行了生動解讀,定期對郟縣縣委、縣政府重大工作部署及上級媒體宣傳報道魯山的總體情況進行介紹,在該縣干部群眾中間得到廣泛傳播,引起較大反響。
面對“微時代”提升宣傳思想工作傳播力和輿論引導力的要求,魯山縣積極運用互聯網思維推動宣傳思想工作創新,多形式利用新興傳播陣地推動話語表達的時代化、大眾化、通俗化,講好本地故事,傳播好魯山聲音,提升魯山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傳播載體矩陣化。以《魯山簡報》報紙、魯山電視臺各個頻道為傳統梯隊,以“魯山簡報”“美麗魯山”微信公眾號為第二梯隊,以“云上魯山”APP、“尋美魯山”視頻號、魯山縣融媒體中心視頻號為核心梯隊,并在抖音、今日頭條等第三方信息發布平臺注冊賬號進行入駐,構建相互交叉融合的網狀傳播體系及移動傳播矩陣,每天閱讀量總和都在10萬人次以上,多產品、多渠道集聚用戶,有效占領新興傳播陣地。
生產內容多樣化。利用“兩微一端”不斷推出新媒體海報、數據化H5、短視頻、直播等系列產品,形成黨報黨刊上新聞、言論、評論、專題“合奏”,網絡手機上論壇、微博、微信、短視頻“齊鳴”,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在報道全縣中心工作的同時,將鏡頭聚焦民生領域的“三就兩保”和群眾喜聞樂見的人文典故、美景美食進行宣傳。近日,魯山縣委宣傳部官方賬號“尋美魯山”在中文互聯網知名知識分享平臺“知乎”上線,推出魯山時政新聞及民生“暖新聞”視頻的同時,保持與網友的互動;國內知名音頻分享平臺“喜馬拉雅”分期播放魯山民間故事及本土作家美文,網言網語、視覺形象、大眾表達的語言情境吸引著網民們的關注、親近和追隨,激發人們的情感認同和思想共鳴,有效發揮出“互聯網+”在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中的作用。 (編輯 施尚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