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下午,位于平頂山市汝州市米廟鎮于窯村北側山坡上的汝州市金順養殖有限公司兔舍內,幾名員工正忙著用手推車裝運顆粒飼料,往每個料槽里逐一添加,只見籠子里的兔子快速地咀嚼著飼料,不時發出一片沙沙聲。
“兔子每天有兩個時間段需要集中投食,早晨6點半和下午4點,員工們也是這兩個時間段最忙。”該公司負責人許帥平介紹道。
今年37歲的許帥平是汝州市米廟鎮許莊村人。2012年,他在自家院里建起了兔舍,摸索著養殖肉兔。幾年時間下來,靠著長期自學和參加培訓班,吃苦耐勞的他很快就掌握了養殖兔子的技術。養殖場的規模也從最初的幾十只發展到現在的日常存欄4萬只,每月出欄成品肉兔1.1萬只。
“一只肉兔從出生到出欄,70天可以長到5斤多,生長周期短,我有固定的大客戶,銷路也不用愁,市場前景很好。”許帥平說,因為他的肉兔品質好,在市場上供不應求,僅2020年就出欄肉兔12萬余只,收入1000余萬元。
一人富不算富,賺了錢的許帥平有了帶鄉親們一起致富的想法。2019年9月,他主動聯系米廟鎮于窯村、焦嶺村的貧困戶,發放種兔600余只,同時帶動汝州其他轄區共計300多戶群眾養殖肉兔,并采取了“公司+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在肉兔產銷結合、利益聯動、技術支撐、飼料和成品兔回收等方面為養殖戶提供保障。
米廟鎮焦嶺村65歲的脫貧戶宋東元,是許帥平第一批扶持對象之一。老伴去世后,兒子、兒媳在外打零工,宋東元一個人獨居在家,因年齡和身體原因干不了重活。
在許帥平的帶動下,他開始試著養殖肉兔,從起初的1組種兔逐步發展到現在的 80只種兔和400余只商品兔的規模。如今,肉兔養殖已經成了他家的主要經濟來源。
除了“傳幫帶”,許帥平還為脫貧戶提供就業崗位。“每天來這干六七個小時,工作也不太累,一個月能掙2700元左右,離家又近,這活兒干著行。”正在給兔子添飼料的于窯村3組脫貧戶李素芳笑著說。據了解,10名在養殖廠里上班的村民中,脫貧戶就占7名。
在金順養殖有限公司辦公室區北側,記者看到,3棟嶄新的白色鋼結構兔舍主體已經完工。許帥平告訴記者,這3棟兔舍投資將近200萬元,年底投入使用后,產能將增加三分之一。除此之外,他還準備延伸產業鏈,規劃建設冷庫和屠宰車間,代加工真空包裝的兔肉熟制品,進一步提高兔產品的經濟附加值。
“3年后,公司的肉兔總存欄可達5萬只,總產值1200萬元,能夠帶動周邊更多農戶發展肉兔規模化養殖,增加村民收入。”說到未來發展,許帥平信心滿滿。
編輯:李英旋 施尚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