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知識產權局發布2022年第1782期《商標公告》,“潢川州姜”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成功注冊,這是繼2019年“潢川甲魚”之后,潢川縣第二個成功注冊的地理標志證明商標。
潢川州姜種植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唐貞觀年間已經開始栽種,至今已長達1000多年,潢川古稱光州,故所產生姜稱為“州姜”。由于潢川縣獨特的地理環境和土質,農民有傳統種植州姜的習慣。
目前,潢川縣州姜連片種植2000余畝,分散種植3000余畝。其生長的姜被譽為“一絕”,自唐代以來,一直聞名于全國,其除具備一般生姜的功能外,還有其他生姜所不具有的獨特品性,具備“皮簿、肉嫩、內瓤呈菊花狀而無筋,色正味濃,久貯不易變質”。這就有了那句在潢川縣家喻戶曉的歇后語:潢川卜塔集的州姜——無絲(無私)。
史料記載,1915年卜塔集的“州姜”曾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展出并獲獎。1982年信陽科委將“州姜”列入重點科研項目,進行高產優質栽培,1986年又列入《河南省資料選編》的重要篇章。州姜內含一般生姜不能比擬的三項最重要理化指標,即超高的姜辣素、揮發油含量和極低的總灰分含量,州姜的特性、品質和功能都優于普通姜。
2020年潢川縣成立了潢川州姜申請地理標志產品保護領導小組,向國家知識產權局提出了“潢川州姜”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申請,目前已發布并實施了《潢川州姜》信陽市地方標準,正在積極申報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和《潢川州姜》河南省地方標準。
潢川縣是“全國花卉生產示范基地”和“中國花木之鄉”。卜塔集鎮以種植花木聞名,而卜塔集的花前樹下,還種著另外一種“金疙瘩”——州姜。花農們會把州姜種在花田里,充分利用花樹間的空閑土地,州姜既不影響花樹的生長,花樹還可以為州姜起到遮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