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線路直改到戶,遇上陰雨天氣,再也不用擔心魚塘缺氧泛塘溫塘了。”4月12日,在南陽市鎮平縣侯集鎮姜營村“長彥觀賞魚養殖基地”,基地負責人李長彥感謝地說道,企業發展離不開電助力,金魚對電力的需求就像對氧氣一樣不可或缺。
公司創始人李長彥是位地地道道的農民,10年前返鄉投資創立了鎮平縣長彥觀賞魚養殖有限公司。創業初期,侯集供電所就主動與其對接,幫助他規劃建設魚塘,架設用電線路,安裝電氣設備,滿足基地用電需求。經過多年的發展,基地總養殖水面達1000余畝,建成養殖場2個、孵化場1個,年銷售成品5000萬尾,年孵化魚苗5億尾,初步建成了集觀賞魚養殖、展示、觀光、旅游、營銷于一體的國內一流高端觀賞魚文化產業園。
“池塘里游的可都是‘貴族’,德國秋翠、日本大正,各種名貴品種,精品大正錦鯉單條售價超萬元……”侯集供電所所長侯?向筆者介紹,“金魚產業和電力息息相關,小小的魚卵從孵化到打包出售,每一步都需要安全可靠的供電支撐。每年的清明前后,開始孵化魚卵;養殖過程中,養殖戶需要持續給金魚增氧。通過增氧可以防治金魚發病、提高它的成活率。”可以說金魚對電力的需求就像對氧氣一樣,不可或缺。
像李長彥這樣的金魚養殖戶在鎮平縣有近5000戶,養殖水面萬余畝,僅侯集鎮向寨村就有2180多畝魚塘,帶動2000多人在家門口就業。金魚養殖產業屬于特殊用電群體,侯集供電所十分關注,為養殖戶“量身定做”了一系列的便民服務措施,專門實施了“網格化”服務模式。同時將金魚養殖產業用電納入鄉村電氣化建設和農村臺區治理等工作中,加大電網改造力度,優化網架結構,提升農網供電質量,滿足養殖戶用電需求。
“現在換水、加氧、投飼、消毒、孵化全部實現了電氣化,優質電力創造了良好的養殖環境,讓我們村的金魚品質得到極大提升,其中龍睛、珍珠、獅子頭、鶴頂紅、藍壽、琉金等金魚品種,畝均效益高出普通養殖戶數倍。”姜營村正在進行網絡直播帶貨的“錦鯉主播”李錦玉說,“我們村還建成了全國首個活物淘寶村——‘金魚淘寶村’,電子商務的發展在全縣都走在前列。”
侯集鎮金魚養殖產業憑借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和當地電商發展行動計劃實施的這股東風,迅猛發展。直播、捕撈、充氧、裝袋、發貨……活蹦亂跳的金魚通過網絡游出鎮平,游出河南,游出更廣闊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