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 肖風偉 通訊員 祝鶴 楊軍
四月人間好艷陽,農夫墾植正繁忙。農業生產離不開農業機械,農機手如散落的珍珠,唯有串珠成“鏈”,才能形成眾星捧月般的集群發展之勢。信陽市羅山縣農機中心利用農機直通車信息平臺,實現了與農機專業合作社及農機手無縫銜接,資源共享,促進了農機專業合作社協作共贏。
堅持精準施策服務有“深度”。羅山縣農機中心牢固樹立服務至上的管理理念,建立農機信息服務中心,把機手、農機人信息輸入系統,信息員定期報送信息資料并通過微信共享,促進安全生產管理工作互相銜接,高效運轉,有效防止了農機安全生產脫管,事故漏報現象發生。
羅山縣農業機械管理系統由車輛分布、定位跟蹤、統一調配、短信群發、定位查詢、運行軌跡、車輛管理、服務網點等組成,農機中心配備專人負責協助農機信息服務平臺,抽調農機系統內培訓、推廣技術、安全管理農機人員組成農機專家服務團輪班值守,聯系農機專業合作社,幫帶入社社員,服務輻射千家萬戶,每周定時向農機手發布農機補貼,農機作業及安全方面取得十分明顯的成效。
信息服務中心開通以來,共發送作業信息1660條,編發安全生產及科普知識624條,接受機手咨詢286人(次),深受機手和經紀人的好評,農機作業服務能力大幅提高。
“我們通過農機部門的信息服務平臺,可以及時獲得機械保養和機插秧育種知識,了解作業信息、何時參加年度技術檢審驗工作,農機部門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服務”。子路鎮興津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陳貴權深有感觸地說。
開辟綠色通道,服務有“速度”。為充分發揮農業機械的作用,確保全縣糧食豐產豐收,防止春耕備播期間遭遇連陰雨天氣不能搶種,羅山縣農機中心根據全縣機具保有量、技術狀況、分布情況在全縣農機合作社中抽出專人專機作為“春耕”“三夏”、“三秋”農機作業應急服務隊,目前共建立6個農機應急小分隊,每個服務隊擁有15臺以上大型先進農業機械,實行車輛統一停放、人員統一培訓、生產統一安排、價格統一制定,主要參與搶種搶收,服務困難戶,組織開展現場作業示范演示。
去年“三夏”期間雨水偏多,造成收割緊張,要求緊急調動收割機支援,接到緊急通知后,農機信息服務平臺立即發布作業信息,兩小時后,應急小分隊趕赴各機收現場作業,確保夏糧豐產豐收,也為機手增加了收入,受到當地群眾的高度贊揚,稱其為“小平臺干了大事情”。
互動面對面,服務有“溫度”。通過農機信息平臺,農機部門和農機手能及時掌握各地農機作業的動態、運行軌跡等相關情況,羅山縣農機中心在網絡上靈活指揮調度機車、發布所在區域的天氣、機械需求、作業面積、作業價格、維修保養知識、油料供應、參加年度檢審驗、發放跨區作業證等方面的信息,確保全縣農業機械調度的靈活性和準確性,最大限度地發揮農業機械作用。
農機專業合作社機手參加跨區作業回來后,對縣農機中心開通的信息服務平臺贊不絕口。“三夏”、“三秋”期間發送的短信使他們避開競爭激烈的市場,開辟了新的作業點,經濟效益明顯提升。
“三夏”機收前夕,羅山縣農機人員多次去到各鄉鎮,對停靠在庫棚內的收割機進行年度安全技術審驗工作,免費發放跨區作業證,并通過農機信息網“跨區作業服務直通車”系統登記進行網絡化管理,信息平臺服務機手的作用效果愈加顯著。有著多年跨區作業經驗的周黨鎮農機手喻運輝信心滿滿地表示,依靠農機信息平臺,今年再組織收割機“南征北戰”。
靶向培訓,服務有“力度”。農戶點“菜”,農機部門“下廚”。農機手需求什么,就補充什么,羅山縣農機信息平臺及時發布黨和政府的各項政策,農機手的各種問題都可以隨時得到解答。同時,通過信息平臺發布的農機知識,徹底扭轉了過去農機培訓普遍存在的招生難、組織難、產生效益更難的窘迫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