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信陽市光山縣羅陳鄉坪塘村的村民正在為新栽種的油茶樹除草。“這里以前都是荒地,栽上油茶樹后,不僅改善農村居住環境,還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一舉兩得。”該村支書張正霞指著一排排整齊的油茶樹說。
打造十里油茶長廊,讓“油茶苗”化身“搖錢樹”
羅陳鄉總面積58平方公里,全鄉林木覆蓋率達39%,是“國家森林鄉村”,該鄉黨委、政府依托優質的資源稟賦,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與發展產業相結合,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大力發展以油茶為主導產業的綠色生態經濟。
該鄉在南部丘陵地帶挖掘荒山、荒坡潛力,鼓勵合作社流轉土地規模種植,在中北部平畈地帶鼓勵群眾利用房前屋后空閑地種植,摸索出一套茶糧、茶蔬、茶果兼種和中草藥套種的模式,引進該縣油茶公司在金星村、楊灣村、百步村、坪塘村、青山村、陳崗村、周灣村流轉土地3000多畝種植油茶,打造一條十里油茶長廊,讓“油茶苗”化身“搖錢樹”,帶動200余人實現在家門口就業致富,油茶產業已成為該鄉主導產業之一。
以人居環境綜合整治為契機,推進“房前屋后一畝油茶”
該鄉發動群眾利用房前屋后邊角地以及河、渠、溝、塘等邊坡地栽植油茶,美化農村環境,涵養致富之源。
同時,該鄉明確了目標任務、實施措施、技術方案、組織方式和獎補措施,對組織有力、管護到位、效果明顯的村街,在縣級獎補標準的基礎上,施行階梯式獎補,由鄉財政按每畝100元至200元的標準另行獎補。同時,將油茶種植納入年終對村級考核和駐村干部、責任組的目標考核,通過正向激勵和反向鞭策激發廣大干部群眾栽植油茶的積極性。
今春以來,群眾在蔬菜地旁、果樹林間、中草藥種植園里等區域新種植油茶1200余畝,既促進了產業的蓬勃發展,又推動了美麗鄉村生態建設。大劉村農民劉云投入8萬多元,流轉土地500多畝種植油茶。
“在政策的支持下,我流轉荒山荒坡種上了油茶樹,套種了中藥材,今后養老都不用愁啦。”劉云樂呵呵地說。
專業管護對癥下藥,油茶地兼種套種再創新收益
為解決油茶栽、管分離,只栽不管等隱性問題,該鄉創新思路,加強管護,明確以村街為單位,建立各村民組栽植臺賬,組建專門管護隊伍,負責新栽植油茶苗的澆水、剪枝、除草。待油茶成活后,鼓勵各村因地制宜、因村施策,通過村集體管理、村民組管理和群眾管理三種模式,明確管護責任人和收益主體,確保油茶栽得活、管得住、不扯皮。
同時,探索“茶糧兼種、茶蔬兼種、茶果兼種、中草藥套種”新模式,破解油茶種植前幾年沒收益影響群眾積極性問題,已發展云夢山中草藥、油茶連片套種3000余畝,房前屋后茶蔬兼作、茶糧兼作800多畝。
“我們引導群眾大力發展油茶種植,不僅讓‘鬧心地’變身為‘花果山’,也為群眾找到了增收新路子,留下高顏值,實現高產值,帶來山清水秀生態宜居環境,打造成茶香四溢、糧飽倉滿的美麗家園。”該鄉黨委書記翁峰高興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