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見習記者 周美嬌 通訊員 李善喜 逯光明
“俺種310畝小麥打了40多萬斤,畝產1420斤,創造了歷史最高紀錄,既富了自己,也為國家作出了貢獻。眼看收了麥天旱無雨,俺得趕緊澆水播種,再奪秋季大豐收啊!”6月7日,烈日當空,南陽市方城縣博望鎮種田大戶劉文獻看著清清水流灌入田間,曬得黝黑的臉龐上露出了甜甜的微笑。
天大旱,人大干,再打一場“殲滅戰”。連日來,在博望鎮的萬頃良田里,處處人影晃動,一臺臺抽水機噴云吐霧,一渠渠清水澆灌希望,3000多干群奮戰在抗旱種秋第一線。
截至目前,博望鎮14萬多畝小麥已收割完畢,單產和總產均創歷史最高紀錄。面對久旱無雨,土壤墑情差的現實,該鎮一是教育農民樹立小麥豐收不忘秋,戰天斗地保全年的思想,克服靠天等雨的懶漢思想,發掘一切水源,充分利用井灌渠灌雙配套的優勢,開動抽水機、潛水泵、噴灌機1300多臺,晝夜輪班倒,全力投入抗旱澆地。二是注重發揮地處鴨河口水庫灌區的優勢,主動與鴨灌部門溝通協調,在征得開閘放水的前提下,派出70名機關干部下村入田,指導幫助農民抗旱澆地,協調好上下游之間的用水關系,擴大灌溉面積。三是由鎮人大、團委、武裝部牽頭,每村組織人大代表、黨員志愿者、青年民兵10至15名,成立三夏生產服務隊,在抓好秸稈禁燒和秸稈綜合利用的同時,義務幫助脫貧戶、邊緣戶、外出打工戶、軍烈屬等缺勞力戶抗旱種秋。有17個村還組織有抗旱機具、勞力充足的農民加入抗旱服務隊,采取義務服務與有償服務相結合的方式,幫助農戶抗旱播種。四是鎮農業中心派出技術人員現場指導,測試土壤墑情,因地施策,科學制訂搶澆搶種方案,對墑情較好的地塊搶墑播種,對欠墑地塊采取先播種、后澆水的辦法,爭取早種、早澆、早出苗。五是指導農民科學調整秋作物布局,實施機械勻播。盡量選擇抗病抗蟲、高產、優質的雜交玉米新品種,壓縮低產、低效、抗逆性差的玉米品種,協調農資服務部門調進“東丹1331”、“科河689”等優質雜交玉米良種12萬多公斤,并采取送種上門、田頭指導等辦法,解決農民來往奔波之苦。
據悉,博望鎮每天投入播種機等600多臺,各類水泵1300多臺,每天播種玉米、大豆等5000多畝,日澆地6000多畝,已完成播種42000畝,抗旱澆地37000多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