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 孫超 通訊員 李修樂
“微風吹,細雨蒙。蘆搖動,鳥兒鳴。荷塘蜻蜓舞不停,正是釣魚好光景。”在寶豐縣石橋鎮的休閑垂釣基地,這首歡快的《釣魚歌》回蕩在新穎別致的垂釣水域。來自四面八方的垂釣愛好者,背著大堆裝備,紛至“顯擺”各自的垂釣絕技。
“各位釣友大哥們,關注走起來。漁具秒殺活動即將開始!”近日,記者在寶豐縣肖旗鄉七里營村漁具浮漂電商專營店,主播正在直播間里激情地推薦寶豐生產的漁具產品。
據該縣漁具電商產業推進專班組長姚景春介紹:“像這樣的直播間,面積雖然不大,人員也不多,但每人每天營收可達5000-12000元。”
地處河南省西部的寶豐縣,不臨海,不靠江、不近湖。居然發展全域漁具產業,還要打造“中國漁具電商產業之都”。竟然在短短二年多時間里,發展漁具電商企業120余家,相關市場主體870多個,年銷售額突破13億元。
河南逆流網絡科技公司是該縣一家本土電商企業。2020年初,受新冠疫情影響,其業務幾乎停滯。當年3月,在域內電子商務部門的幫助下,公司及時調整經營方向,把主打商品改為網絡上銷售漁具,由此一炮打響,當月就實現純收入8萬余元。
實現經營突破后,逆流網絡科技公司迅速作出經營決策:“以線上營銷為框架,以漁具市場為切入點”。針對市場供求“卡脖子”問題,企業投資建立趙莊鎮百源漁具加工廠。實現網絡銷售與線下實體加工企業相結合的經營方略。公司先后投資建設太空豆、魚線組、釣椅、子線鉤等相關加工企業,年銷售額以千萬余元。
漁具電商企業的經營業績,受到寶豐縣委的高度重視。通過市場調研,決定因勢利導,成立“漁具電商產業發展服務工作專班”。從場地、技術、用工、房租和政策性資金等多個方面,制定了漁具電商產業發展扶持政策,促進漁具電商形成產業。通過整合直播、生產、配送全產業鏈平臺;定期召開漁具電商產業發展推進會,采取有效措施,現場解決難題,加快漁具電商產業的健康發展。通過倡導漁具加工企業的提質增效建議,不僅實現漁具產品本土化生產,還新開發漁具產品100余種。培育一魅湖光、湛龍、逆流上等本土網絡企業69個,授權銷售漁具品牌40多個。漁具產品通過電商銷往湖北、湖南、江西、云南等全國各地,形成了較為完整的漁具電商產業鏈。
去年11月,寶豐縣還與阿里云計算有限公司簽署了合作協議。阿里云將整合自身資源,啟動漁具產業大數據平臺、漁具產業智能供應鏈示范標桿、中國漁具產業直播基地、漁具品牌創新等項目建設。全面助力寶豐縣創建中國漁具電商產業之都。
漁具電商產業的迅猛發展,拓寬了農民就業渠道。肖旗鄉磁叭嶺村監測戶村民李興武,其一兒倆女全是聾啞人。以前,妻子在家照顧孩子,他必須出外打工維系全家人生活費用。現在,妻子和女兒在家從事漁具的子線鉤加工,每人日收入保底50元。漁具電商產業現已覆蓋該縣10個鄉鎮,帶動就業4萬余人,人均年增收近兩萬元。目前,寶豐縣在13個鄉鎮建立了275個電商服務站點,實現了電商惠農服務全覆蓋。探索出“電商+快遞+供應鏈”模式,打通了農產品進城“最初一公里”和物流快遞入村“最后一公里”。
運用現代網絡技術,推動傳統商貿、電子商務和現代物流的融合發展。在去年7月全國農村商業建設工作推進會上,寶豐縣被授予“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示范縣”,其工作經驗被商務部納入《電子商務進農村政策解讀》典型案例在全國推廣。
“我們要抓住機遇,繼續擴展漁具產業鏈條,積極開展以商招商、以鏈招商。完善電商人才培訓機制,早日成功打造‘漁具電商之都’,形成縣域經濟新增長點,探索鄉村振興的新路子。”寶豐縣委書記許紅兵就漁具電商產業的發展談了自己的看法。
正如,我們在內陸平原上聽到的,充滿水鄉韻味的《釣魚歌》,不就是漁具電商產業經營拓展的結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