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最美四月天。2023年4月6日-8日,第二屆中國(伊川)谷子產業創新發展暨小米品鑒大會在河南洛陽伊川隆重舉辦,國家谷子高粱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刁現民等行業大咖齊聚伊川,感受伊川小米公共品牌推廣的強勁節拍,見證“伊川小米”產業發展崛起之路,共繪伊川小米發展的壯闊前景。
伊川縣50萬畝富硒土壤,多樣地形地貌,悠久的農耕文明,傳統的種植歷史,為伊川谷子產業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近年來,伊川縣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打造河南省谷物種植優勢區域為目標,先后引進中鐵二十局、北大荒集團等“國”字號企業,積極構建“市場牽龍頭,龍頭帶合作社,合作社聯農戶建基地”的生產組織體系,全力建設伊川縣優質谷子現代農業產業園。全縣發展25家龍頭加工企業,帶動313個家庭農場、1360個谷子種植大戶從生產到加工再到銷售,全過程、全鏈條深度參與,帶動標準化生產、規模化種植、產業化經營,極大地改變了過去千家萬戶單打獨斗的“小農經濟”,農業生產從傳統邁向現代。目前全縣谷子種植面積超20萬畝,畝均增收1000余元,年加工小米5萬噸,產值5億元,帶動創業就業4萬余人。
糧食生產根本在耕地,命脈在水利,出路在科技。伊川小米來自“硒”田,更來自“稀”技。
“今年高效節水灌溉區內的智能灌溉系統建成了,坐在家里,刷刷手機就知道該干啥活了、該咋干,我一個人就能把這100多谷子地伺候得舒舒服服。”位于呂店鎮的伊闕.馬河灣谷子產業綜合體種糧大戶葉學偉介紹,農戶只需打開APP輕輕一點,智能終端系統就會自動分析生態氣象監測數據,并且根據作物生長規律、土壤墑情等因素實現自動灌溉施肥。
伊川縣與全國谷子技術體系合作共建了全國谷子新品種展示基地,發布了“伊川小米富硒生產技術規程”團體標準,推廣落地新品種、新技術20項,先后培育了富硒小米、富鉀小米、高鈣小米、金粟米業高亞油酸小米等新品種,落地建成河南省富硒農產品檢測監督中心,對伊川小米進行營養成份全分析,在三個核心區分別建設了智慧農業氣象服務站、病蟲害全自動收集分析站、智慧灌溉節水系統。
曾經的伊川小米,多以原糧或粗加工產品形式出售,加工門檻低,品牌比較混亂,“好米”不能變“名米”。如何把產品優勢轉化為品牌優勢,成了伊川小米必須跨越的一道坎。
“飯之美者,玄山之禾,不周之粟。”伊川縣建立小米博物館,追本“粟”源,賡續農耕文明;改良土壤,水肥一體,發展智慧農業;舉辦品鑒大會,凝聚行業力量,“秀”出小米風采;建立谷子新品種展基地,“賽”出優良品種,全國推廣播種;線上線下驅動,擴大銷售半徑,昂首走向市場……立體化傳播伊川小米的厚重歷史、文化內涵和地域、產品價值,多舉措塑造“伊川小米”品牌形象。
“伊川小米”聲名鵲起,先后獲得地理標志農產品登記認證、列入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中國農博會金獎、農洽會金獎、中國品牌農業神農獎、中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年度市場競爭力品牌等。
通過品牌規范化管理,主動掌握市場話語權,顯著提升市場溢價能力,擦亮“伊川小米”金字招牌。伊川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任戰強興奮地說,“谷子收購價連續5年上漲超過10%,小米銷售價每年上漲超過20%,富硒小米最高銷售價達到150元/斤。”
龍頭做示范,大戶做帶動,科技做先導,品牌做助攻,伊川谷子產業接“二”連“三”融合發展,拉長產業鏈,提升附加值,讓“廚圣點贊的千年名粟”煥發新活力,讓中國“碗”盛上了更多的伊川“糧”。(葛高遠任戰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