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珍饈佳肴,無不讓人神往,垂涎欲滴。
在河南商報記者看來,當前河南餐飲圈兒,把菜品當做研究對象來認真對待的,除了李志順大師的二合館,就是魯班張的蔥燒海參。
這里的每道菜都有一個源遠流長的食材故事,品著美食,聽著故事,看他們對食材的苛求讓人咂舌。
蔥燒海參,在古代海參貴為佳品,都是帝王專貢,平常老百姓是不可能品得其味兒的。更有,大文豪蘇東坡在《長島海參館記》筆書盛贊海參:“海參品階,亦有品級,自秦漢始,海參屢為歷朝貢品,謂之上品,民間鮮得一嘗。”
如今,消費升級中,這樣的一道極品佳肴,已飛入尋常百姓家。
4月24日,魯班張蔥燒海參食材升級成功之路活動在鄭州東區舉行,出席此次活動會議的餐飲企業代表有:魯班張蔥燒海參總經理鄭承軍、鑫苑無添加大豆油創始人苑士鋒、劍魚原湯雞粉創始人張安定、李家天然小磨香油李永生、河南蜀正園食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建、一加一天然面粉全國餐飲渠道經理卞娟娟、和喜來山林跑養豬肉銷售總經理許戰勝、福雁程院士甘凈土豬肉董事長程福成、豆狀元天然豆芽總經理李帥、芽狀元天然豆芽銷售經理李景浩。
古人云:大抵一席佳肴,司廚之功居其六,買辦之功居其四。從這句話是說:從古至今若想做一席佳肴,只有廚師的功底,沒有上等的食材,出來的菜品也難稱之極品。
在菜品食材的追溯和搜集方面,魯班蔥燒海參張可謂下了苦工!
匯聚四海八珍,做魯班中國菜。鄭承軍說,我們選擇的每一種食材,都是團隊花費一個月或者兩個月,甚至數月搜尋的結果。每次工作人員匯報食材搜尋的結果時都會說“就是有點貴”這句話,如一斤木耳3000元,你說貴不貴?
只要是好食材,魯班張蔥燒海參都不惜血本采購使用。
海參選自俄羅斯及歐美、羊肉選自內蒙古錫盟郭勒、牛肉選自伊賽、有機花鰱選自南灣湖定向專供、還有遠赴澳洲的和牛,更甚至選購每年只有數十斤的西藏黑木耳,為了這些食材,現在我們的團隊成員還在外地駐扎,照顧那些剛剛選購的獅頭鵝,好食材一定是食材本身的味道,好的標準一定是切身符合食客的利益需求,這才永恒發展之道。
魯班張蔥燒海參的轉型源自2017年4月21日,位于鄭州市鄭東新區馬莊街的原魯班酒店正式更名為“魯班張蔥燒海參”。在眾多高端餐飲遍尋救贖之路而不得的頹勢中,有人說魯班張的存在和改變是奇跡。
在消費升級的大趨勢下,魯班張蔥燒海參定位轉型一年來,順勢而為,從食材入手,向消費者袒露匠心做菜的心跡,可謂高明之舉。
餐飲人大抵都懂得這個道理,只有用好的食材,加上廚師的手藝,做出來的菜品才能得到食客的青睞。
認真的做好每一個細節,每一道關,從消費者的角度出發進行思考,產生的結果一定是收獲滿滿。我們的企業核心競爭力就是用健康的食材,博取消費者的心,用最好的食材,博得消費者的認可和信賴。
在市場的殘酷的競爭下,很多餐飲企業面臨“人工成本高、房租高、食材費高、收入低”的頑疾,不得不降低采購食材的質量,從而節省成本支出,而讓其毛利潤增加。
對于這個問題,鄭承軍說,隨著鄭州作為全國中心城市,經濟發展不斷攀升,人均收入不斷提高,消費能力和需求也提升很多,所以我們在菜品升級和用料方面,只會順著時代的發展不斷提高,不會隨之降低標準,因為一家餐飲為縮減成本,而降低采購食材的標準和品質,那無異于自取滅亡,只要把質量做好,將優質菜品呈現給消費者,那么你會發現餐飲行業的成功就是很簡單,永遠把食材和味道作為餐飲企業發展的第一導向。
編輯:河南商報 趙琦
來源:河南商報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