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 吳文昊 通訊員 夏天 文/圖
6月9日一大早,商丘市夏邑縣農業局退休副局長、高級農藝師陳明顯就來到他的試驗田,這里瞧瞧,那里看看,認真觀察試驗田莊稼的細微變化,生怕漏掉什么。
下載原圖
“一夜不見,如隔三秋呵!”陳局長幽默地說。
在待收的優質黑小麥田里,整齊的麥穗一片金黃,一粒粒飽滿的黑小麥撐開包裹探出頭來。陳明顯一邊安排農機手認真收割,減少機損,一邊手持鐮刀撿拾遺漏的麥穗,盡量做到顆粒歸倉。
麥收的空閑,陳明顯不忘到“芭茅稻”苗畦里查看稻苗生長情況。
今年,陳明顯從湖南引進水稻新品種“芭茅稻”。據他介紹,“芭茅稻”是弱堿性水稻品種,具有抗旱、抗澇、抗寒,抗病、抗蟲、抗倒伏和適合水、旱兩棲兩地生長,適應能力強的高產水稻。它產量高、每穗稻谷高達500粒以上,生長期長達160天,單季稻畝產達1300-1500斤,最高可達1800-2200斤,比其它同生育期優質水稻高產10%- 15%。而且旱地可與油菜、花生、茶葉、玉米等農作物一起套種;水田可以蛙、魚蝦共生,種養雙收。秸桿身高1.5-1.7米巨型稻,稻秸稈打包成青貯飼料,一噸可以賣三四百元,真正實現了一畝多收,增加經濟效益。
“我們豫東平原,水土肥沃,但與江南相比,雨水偏少,‘芭茅稻’適合水、旱兩棲生長,可以減少種植投入,今年我先試種試種,如果行,明年我將大面積推廣。讓農民多產糧,多產優質糧!”陳明顯說。
一位70多歲的老農技人,一心為國家糧食安全著想,讓人肅然起敬!
今年73歲的農場主陳明顯是高級農藝師,1976年從百泉農專畢業后,一直和種糧打交道,推廣農業新產品、新技術,先后榮獲省部級科技成果獎4項、地廳級科技成果獎8項、發表優秀論文3篇,撰寫《夏邑農書》10萬字、發行5萬冊,被評為市級勞動模范、商丘市優秀科技工作者。
2009年,從夏邑縣農業局副局長的位置退休后,陳明顯回到家鄉胡橋鄉陳營村,流轉土地1000余畝,創建了四季青生態家庭農場,采用“黑小麥+優質水稻(旱稻)”水旱輪作,探索出秸稈還田培肥地力、益蟲益鳥治蟲、不使用化肥、農藥等生態種植模式,畝產均突破600公斤,實現投入、產量、品質三贏。
“我是農民的兒子,一輩子都在和農業、農村、農民打交道,退休后要讓我的農業技術、生產經驗繼續為夏邑農業發展做貢獻。”陳明顯說。
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了解到,四季青生態家庭農場于2017年獲得農業部的無公害農產品基地認證,并申請注冊了“甲健”商標,農場生產的富硒黑小麥和大米獲得了國家綠色食品認證。